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為何富人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學者訪45位千萬富翁:自由比奢侈更重要

提要

財富對人的影響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487字

先覺出版 作者:朵莉絲.馬爾汀

「小時候我曾相信金錢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如今老了才知道,真的是這樣。」王爾德的名言常常很尖酸,但也總是一針見血。金錢當然不是一切,但錢還是能買到很多東西。

這裡指的不是像卡地亞手錶,還是凱歌皇牌香檳。即使手腕上的經典名錶看起來很棒,純金鑲鑽的更好,但更有意思的是,收入及財產如何影響我們消費以外的生活。

從社會整體來看,財富並非只帶來好處。近來,心理學對開始關注金錢與社會地位如何影響人們的社會心理行為,得到的結論是:經濟狀況較好的人,會自認比經濟狀況較差的人優越,較沒同理心,而且比起較窮的人,更容易認為違反交通規則或逃稅不算什麼違法行為。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兩名學生在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裡玩《大富翁》遊戲,不過,不是一般的遊戲規則,而是特別以經濟不平等設計出來的規則:A玩家在遊戲一開始可以拿到兩千元,每次經過原點可以領兩百元,B玩家拿到的錢是對方的一半。

此外,A玩家擲骰子的次數是B玩家的兩倍。研究人員透過攝影機追蹤A玩家的反應。一開始,A玩家明顯覺得尷尬,但遊戲時間愈久,就愈不在乎地展示優勢:迴避B玩家的目光,買下一條又一條街道,蓋起一間又一間房子,靠著收租愈來愈有錢。漸漸的,他幾乎將整個遊戲桌占為己有,以他的棋子橫掃棋盤,最後,他面無表情地拿走輸家所有的錢。

這個由柏克萊心理學家保羅.皮福主持的實驗顯示出:手上不過多了些遊戲錢幣,行為就會產生變化。《大富翁》遊戲如此,現實生活就更不必說了。社經地位較高的人很容易覺得自己有更多的要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彷彿規則就是為他量身訂做,在實驗中也比別人拿取更多的糖果點心,儘管那是給別人的,並且會隱瞞重要訊息不告訴對方,若贏了遊戲有獎品可拿,更是會毫無掩飾地作弊。不過這些行為的背後並非惡意或惡劣的人品,只是個人享有的優勢會改變觀看視角。

這一點,從實驗中受試者暫時進入有錢人的角色時,也會表現出「富人慣習」的現象便可以證明。就像打開開關一樣,擁有愈多錢,就愈容易只想到自己。

反過來,也可以觀察到類似的現象:當人暫時陷入手頭拮据的窘狀,與別人合作的意願也會大增。柏克萊研究人員用簡單的成本效益分析來描述行為的改變:有錢人不必依賴他人的善意過活, 因此也較不在乎別人對他評價如何。

所以,擁有的錢財多寡,也會帶來不同形式的慣習。沒錢的人想過好日子,最好與他人團結。而有錢人不必仰仗他人的意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追求自己的目標,而且還可以毫無顧忌地展現自己的優勢,不必擔心會招來不利。富人看重的正是錢財帶來這樣的自由(而不是可以隨意買下奢侈品)。

這也是社會學家雷納.齊特曼的研究發現,他在《富豪的心理》一書中訪問了四十五位財產超過千萬至上億的富翁,問錢財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受訪者最重視的有三:一是獨立,二是自我實現,三是安全感。遠遠落在這三項之後才是自我肯定及物質消費。

為何有錢人看重自主獨立甚於消費力呢?比爾.蓋茲的答案相當貼切:「我可以理解大家都想要有好幾百萬美元的心理,畢竟有了錢,可以帶來一些實質的自由。不過,我可以告訴你:當你擁有更多的錢以後,漢堡還是一樣的漢堡。」

超級富豪的說法很可能經過美化,而且強調精神價值高於無腦消費當然比較好聽。另一方面,不必是超級富豪也都知道,經濟資本是各種生活風險的最佳緩衝,也是發展自我及實現夢想、過想要的生活,以及提供下一代最佳起跑點最重要的前提要件。

金錢所賦予的自由,不僅對生活態度產生正面積極的效應,同時也會對慣習產生重大的影響。就像之前不斷提到時間與自我實現的空間都加大之外,還會改變思想及行動:對那些擁有高度或低度財務緩衝能力的人來說,工作這件事會變成一種選擇(多少不再那麼重要)。

學校老師可以降低上課時數;企業講師不必再以低價推銷自己的課程,而能要求與自身能力相符的講師費;專案經理可打斷冗長毫無結果的會議,逕自去接幼兒園的孩子回家;真正非常有錢的人成立基金會致力於拯救世界,在各國政府及世界衛生組織之外,以自己覺得更有希望的方法行事。

擁有大量經濟資本的人,不必屈居於人下。就像約翰.古德曼在電影《玩命賭徒》扮演的高利貸大亨法蘭克所說的:「如果有人贏了兩百五十萬美元,就連白痴都知道,這會讓你接下來的人生都處在『滾你媽的蛋』狀態。有人叫你做事:滾你媽的蛋;老闆惹惱你:滾你媽的蛋。聰明人的生活底氣,就是滾你媽的蛋。」

不管你稱這樣的狀態是財務獨立,還是滾你媽的蛋,這就是免於物質壓力的自由,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它能確保你無須低聲下氣,不用再為許多事情焦頭爛額。

在經濟資本不斷增加的同時,人們會開始想要更多,也會開始做一些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創業、寫小說、在新領域開發事業、買下罕見的特殊儀器、開始上自然療法課程、買下一家行情看好的新創企業。這些行動又創造了更多賺錢的機會,野心也就愈來愈大。

而這也反過來使個人更熱衷其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錢工作的結果,通常就是自己工作更多、更賣力。

在理想的狀況下,因為有錢而獲得的自由,應該可以轉化成「輕鬆慣習」,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廷臣及外交家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廖內所稱。

這種無拘無束的慣習很難假冒,因為輕鬆的態度來自生活經驗:我就是自己的主人,不會遇到太多倒楣事,就算有,我也知道該如何面對。能有這樣的自信,當然不只是大量的物質資本這樣一個前提要件而已,否則川普就不可能是川普。

但是,輕鬆的生活態度,以及因此所產生自信—不是自戀—的外在表現,經濟安全感不可或缺。如同布赫迪厄說的:「自然而然、無拘無束的輕鬆態度,其實就是物質充裕下的無憂無慮。」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社的《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

作者:朵莉絲.馬爾汀Doris Märtin

語言和文學博士。自從中學時期到法國交換學生,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寄宿家庭受到上下兩階層不同生活體驗的洗禮後,便開始關注「慣習」這個主題。在近六十歲完成本書,以表達一生研究階級文化影響力,以及對成功人士的各種近身社會觀察。

從事寫作、諮詢、教育訓練。20多年來,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諮詢、講座和輔導,並贏得全球聲譽。撰寫的20本書已被翻譯成世界十多種語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思潮的最前線,知識的最先覺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金融業經理被通知補稅80萬,存款卻只剩幾萬塊:為什麼我明明賺了錢,卻繳不出稅?
下一篇
兆豐金、玉山金、合庫金、第一金、中華電...每月3,000元,定期定額5年、10年績效PK,冠軍都在金融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