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賺再多錢也沒自由?他白手起家身價逾億戳破高薪族盲點「時間花在工作報酬,而非打造人生財富」

提要

用系統改善你跟錢的關係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971字

經濟日報 三采文化

編按:作者是GoodWhal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當家人欠債3000萬,他只能帶刀上門找黑道,剁手宣誓必定還清。從理債到理財,他學會理性計算的系統化投資法,讓身價破億。

作者: Will 黃士豪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財務系統。

在一開始就能藉由這個系統徹底改變自己與錢的關係,不管是你看待錢的視角,以及在你看到金錢、擁有金錢時,能幫助你真正擺脫稀缺的恐懼,也能知道自己如何使用它,並且讓它幫助你創造出最棒的體驗。

也就是說:在打造系統之前,你要先知道系統最終為何服務。讓我很直接地定義何謂人生財富—你的財富是你能體驗多少,而不是你擁有多少。

這個定義對於金錢的創造極其重要,只要理解這點,我們就能擺脫對「有錢」的過度執著、以及對於「窮困」的過度恐懼,讓你跟金錢的關係逐步恢復到健康狀態。

什麼是健康的關係狀態?以我自己與女兒的關係為例,對於我的女兒而言,跟爸爸的關係,除了不應該是父女反目成仇、討厭爸爸;也不應該親密到一想到明天上學看不到爸爸,就難過到睡不著覺。健康的關係是在爸爸身邊時,能好好享受爸爸在一起的時光;爸爸不在身邊時,也能因為知道爸爸支持她,所以能放手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整天捨不得、哭哭啼啼找爸爸。

把這樣的親子關係拿來對比大家跟錢的關係,再想想沒錢的時候,大家都是怎麼樣?焦慮、抱怨、開始廢寢忘食的工作、加班賺錢、覺得沒錢就沒希望了⋯⋯這些是你要的「和錢的關係」嗎?

你是牢籠迴圈族嗎?

在這個象限裡的人,每個月的收入能夠涵蓋支出,目前可能也有貸款,假設發生極端狀況,將手上的資產變賣,至少能把負債還清,或是還有一些資產剩餘。只是即便如此,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壓力有比較小,或是生活有比較輕鬆。第一象限的人涵括了兩端的人,其中一端甚至是高薪族群。這個象限裡的眾多案例,通常有兩個共通要素:1努力賺取收入、2拚命克制開銷。

例如有一些醫師、牙醫師、工程師、創業家,他們的收入遠高於普通人、生活開銷有人較高,有人還是很節制,但他們的生活無非就是更努力、花更多時間工作獲得收入。有可能是因為多買了一間房所以需要付貸款,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出國讀書需要付學費,或是因為新進口的跑車、遊艇、高爾夫俱樂部年費⋯⋯時間總花在獲取更多的財務報酬,而非打造人生財富。

另一端的組成是薪資一般,但在工作之外,常額外耗費很多心力在控制開銷上。例如需要控制飲食、交通、購物、休閒、聚會、旅遊等,花費時間比價、跑到較遠的地方買更便宜的日用品、等待打折,或是在網路購物時花更多時間確認CP 值等。

並不是說這些不好,甚至我也鼓勵大家,如果這些能帶來樂趣、為你提供更多價值,仍可以投入去發展。只是這麼做的人,他們的反饋大都是「沒辦法、因為收入不多,更需要小心翼翼地生活」。從這裡我們看到的是,為了控制開銷,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與人生財富不相關的地方。

牢籠迴圈族的起點

注意到了嗎,無論薪資高低,從人生財富的角度來看,都是一樣的問題:為了錢,犧牲更重要的時間,並且在這條路上看不到終點。因為無論是誰,只要一停下來就斷糧,頓失生活來源。而繼續這樣下去,高薪的人,開銷越來越大,身體萬一變差可能還有更多花費;低薪的人,則是發現職涯發展有限,再怎麼存錢也不可能足夠安心退休。

在這個象限的人,核心策略來自於時間與收益的思考,例如能不能用一樣的時間賺到更多錢?能不能用更少的時間賺到一樣的錢?或是再進一步,用更少的時間賺到更多的錢?當我們願意這麼想,而不是一想到需要更多錢,就一味地更拚或更省而亂衝時,我們就能刺激自己的大腦去思考更多可能。

要實現這樣的方向,最重要的莫過於前述的主動收入結構,在這個象限的人一般都能滿足生存條件(包含緊急備用金),所以應該編列時間與財務預算去探索、學習,找尋自己的財富因子,實現J型曲線。

另一方面,則是開始做資產盤點,從願景回推的財務目標,掌握財務現況與目標的差距,重新進行資產配置、打造投資組合。例如先不急著把債務還完、增加進攻型基金的比例、學習價值投資等。

特別要提醒採取行動的朋友們的是,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短期看不到成果而感到受挫、灰心或是面對新衍生的開銷、財務決策而心生不安。請大家記住,對未來多有信心,就能對現在多有耐心。能適時放下安全感正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對人生也是一樣重要。

從上古時期打獵採集、每次出手就有東西吃的模式,慢慢開始有人願意停下來耕種、拉長時間獲取幾個月後的可能收成,這本身就需要放棄收成前不能獲得食物的安全感;快速推進到現在看到的人工智慧發展,也是拋開需要趕快看到「獲利」的概念、接受了投入可能全部石沉大海的大量資料餵養,才有機會催生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誕生。過程可能讓我們不舒服,但它是值得的。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的《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行動清單×10張表格】逆轉勝!成為自己的富一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從280元到800元,華城技術指標歷經數度轉折,如何賺一個長波段?達人自創「無雙指標」
下一篇
重電股現在進場,還是再等等?達人以士電、中興電、華城為例:用KD指標找到最佳低接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