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東西不是愈貴就愈高級,先思考如何回收這個價格,為自己帶來更多價值?

提要

就算賠上老本,也該冒險投資?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497字

經濟日報 方言文化

作者: Mentalist DaiGo

第二個原則是「購買『價值大於價格』的東西」,最好買能夠「連本帶利」賺回來的那種。

巴菲特曾說過:「『價格』是購買商品時所支付的錢;『價值』則是買了某樣商品後所獲得的東西。」想要聰明用錢,就不能只是盯著價格的高低,應該要考慮的是—這個東西能為自己創造多少價值。

東西不是越貴就越高級,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回收這個價格,為自己帶來更多價值」。買到便宜的東西也不是就算賺到了,而是該去想想,你從裡頭得到多少價值。

從再投資的角度來說,假設今天我投入了十萬日圓,最後能獲得超過十萬日圓以上的價值回報,那麼這就是一筆有效的投資。另一方面,如果因為捨不得把十萬日圓拿出來投資在應該花用的地方,這筆錢雖然還是原原本本留在你身邊,可是卻無法產生超過它的價值。

因此,對任何可能性進行審慎投資相當重要,請不要浪費一毛錢在無法和價值發生連帶關係的東西或體驗上。

只要你能這樣想,就已經具備「得到投資金額以上回報」的觀念了。在能夠把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物連結到工作和收入之後,這種觀念將會成為你做事的大原則。

如果你在自身「興趣」上投入了五百萬日圓,卻只回收了五十萬日圓,你大可以安慰自己「有總比沒有好」,但是從「將興趣進行收益化」的目標來看,這並不是一項成功的生意。

我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利用自己喜歡的事物,打造出能夠持續獲利的金錢螺旋。把錢用在撐場面或滿足一時歡愉的事情上一點意義也沒有。

經營公司或企業時,道理也是一樣的,投資在研究開發、設備更新及宣傳上的費用,如果不能透過營收補回來,想要達成永續經營不啻是癡人說夢,金錢螺旋當然也無法運轉下去。

所以最重要的是,你要具備有「只要花了錢,就要獲得付出金額以上回報」的觀念。至於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收益?這正是我們需要不斷去思考的事情。

養成這個觀念後,除了用於投資興趣,還能活用在其他地方。

例如,日常生活中買衣服,或為了得到某種體驗,花錢報名一個旅程時。如果能夠習慣性地反問自己:「我能不能從花出去的這筆錢中,多少獲得一些回報呢?」自然而然就能減少浪費的發生。

「炫耀式購物」,讓你越買越貧窮

這裡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觀念,希望你也一併記住—「不要把錢投資在看起來連老本都會賠進去的事情上」。

假設我要買一支手錶,手錶和我感興趣的書與知識等,沒有任何關聯性,原本那支物美價廉的也就夠用了。更何況現在還可以用智慧型手機看時間,有沒有手錶都無所謂。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就是存在著一些人,他們僅從對方腕上的手錶等級,就會臆測此人做事的績效和能力。

這種人要去物色公司經營顧問時,便會特別注意對方手上戴的是廉價貨色,還是「這個品牌的手錶,一支最少也要一百萬日圓起跳」那種。

面對手上戴著廉價錶的顧問時,他在心裡會想「關於公司經營的事,找他商量妥當嗎?」然後一陣不安襲上心頭。但若是手上戴著高級錶的顧問,他就會認為:「看起來就會賺錢,能賺錢就表示有能力,找他來當公司的顧問吧!」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告訴你—我們沒有附和這種價值觀的必要。除非買一支百萬日圓手錶,就能讓你拿下好幾個公司的顧問案,創造出數倍營收。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砸一百萬日圓買手錶,才不是一件沒有意義的行為。

但若只是你買來配戴在身上的名牌精品,為了讓對方覺得「你的土豪品味真嚇人」,不但無法回收任何投資,還會成為不能帶來任何產值的浪費。

由於不管我的手上有沒有戴手錶,都不會影響來找我做諮詢的案件數量,所以我不會把錢花在買錶這件事情上。

如果今天是我想要買一隻手錶,購買前我便會先好好思考:「買下這隻錶,能為我帶來何種、多少的回報?」

如果能夠得到不錯的回報我就買,若非如此,這件事就暫時擱下吧。一但花錢買了一支錶,我絕對會努力去想方設法,讓自己從中獲得的價值,超過所付出的金錢。

善用網路再連接,「弱連結」立刻啟動

相同的思考模式,也可以套用在旅遊這類個人興趣上。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從工作單位取得休假後才能出門旅行,所以一般來說在這段期間內「不會賺錢」。因此才會有這麼多人為了出去玩,平日必須拚命攢錢。換言之,旅行就是在燒錢,沒錯吧?

但就算只是出去走走的短程旅行,你仍可以想想:「在這趟旅行中,能得到什麼有價值的事物?」

前些日子,當想去旅行的心情又開始蠢蠢欲動時,我上網收集了一下資料,然後意外發現了一位挺有意思的人物。

這位仁兄在脫離了上班族生活後,一直在世界各地旅行。看到這裡,你是否會想:「他應該存了一筆能夠支付這段漫長旅程的錢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他是在旅行中不斷更新部落格記事,靠著廣告收入來維持他的旅行。而且他一直將旅途中的支出,壓在從部落格廣告得到的收入之下。正是因此,他才能夠繼續從事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種做法不正是「金錢→興趣→工作→金錢」的金錢螺循環嗎?

我們也可以在自己的旅途中設定一些有趣的目標,像「在旅行地點認識十個人」—這聽起來不錯吧?把目光放遠來看,你可以去期待將來,能得到比當下金錢收益更大的回報。畢竟若你每次都把「在旅行地點認識十個人」當成旅行的目標,只要出去個十次,你在世界上就多了一百個人的人際網路。

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這個網路一定能為你帶來巨大的價值。更何況現在還有像「臉書」這麼方便的東西,想要維持和這些友人之間的「弱連結」,可說易如反掌。

就算你今天是在喝一杯時認識了新朋友,你同樣可以活用這些新的連結關係,試著構思新的生意機會。另外,還能把在旅行和購物時,遇見的人、感受到的事,當成給自己的暗示,用它來想出些有意思的企劃。

就算是在休閒放鬆的時候,也應該提醒自己,心情要經常保持在一半「遊戲」、一半「工作」的狀態才行。只有這麼做,才能培養自己將紛至沓來的事情和「工作」結合在一起的能力。

重點整理:

■ 要有「一定要得到投資金額以上的回報」之觀念;

■ 不要把錢投資在看起來連老本都會賠進去的事情上。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的《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暢銷新版】》

作者簡介:Mentalist DaiGo

擅長解讀、操控人心的讀心術,日本唯一的讀心師。

活躍於企業研習活動、演講、諮詢服務等領域,擔任基因解析企業的顧問和大學特任教授,並會在電視節目進行演出。著作的累計發行量已超過130萬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一本書其實背後有八卦,以及無法在紙本上細說的故事。Babel inside,就是要把這一切給抖出來!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波動是常態 所有的波動 對交易者都是機會
下一篇
「最熟的親戚翻臉最快」女高管被騙4,000萬,一天餐費100元、住處遭法拍,一年半後奇蹟追回全數金額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