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194字
古典樂壇風向標——Bachtrack年度統計,2023版已經出爐。這次報告匯集31309次演出,以歐、美、日為主,包括超過16000場音樂會、9000場歌劇、近6000場舞蹈演出,總計比2022年要多上4000場左右;再對照該網站從2013年開始的歷年統計,更可藉著時間跨度累積已達十年的資料,觀察樂壇的變化趨勢。
當代音樂放光彩
就過去十年的數據來看,在世作曲家的音樂演出量漲勢明顯。與2013年相比,整體來說,當代音樂在演出曲目裡的佔比,從6%上升到14%;如果細分區域,在英國是從6%升到15%、在美國是7.5%至20%,而在日本、奧地利、法國,雖然變化幅度較小,但同樣能看到數字顯著成長。
相對來說,巴洛克及早期音樂略顯頹勢,在英國,演出比例從20%降至15.5%;美國是13%降到6%;不過在多數歐洲國家,這個時期的作品演出量仍屬穩定,其中尤以荷蘭為然。
女性作曲家崛起
女性作曲家音樂和當代作品一樣愈受青睞,以在世者而言,Sofia Gubaidulina、Caroline Shaw、陳銀淑、Anna Clyne,都登上2023年前百位作品最常被選奏的音樂家之列,同樣位於前百名的已故女性作曲家,則有Clara Schumann、Fanny Mendelssohn、Lili Boulanger。如果再把範圍擴大到前兩百位,過去這一年,就有22位女性作曲家榜上有名——與2013年僅有2位的狀況,實不可同日而語。
而在2023年前百位作品最常被演奏的在世音樂家中,女性已佔36位,比2013年時的11位顯有成長;若聚焦於前20名的話,女性則有7人,比起2013年時的空無一人,更是大有進步。
發行許多女性作曲家樂譜的出版商Boosey & Hawkes表示,Sofia Gubaidulina、陳銀淑、Anna Clyne都是當今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跨越不同世代、文化、風格,很慶幸古典音樂業界逐漸擁抱這些不同的聲音,讓在世作曲家們的重要作品愈來愈有機會出現在節目演出之中。
女指揮還在努力
2023年,Andris Nelsons仍以112場演出的成績,坐擁最忙碌指揮頭銜,而以53場居女性之首的陳以琳,都還排不上前20位指揮的行列。不過在前百名,也就是去年登臺超過26次的指揮榜上,女性已經佔有14席,比2013年時前102名中只有4名女性,堪稱頗有變化。
除了演出數量,若進一步探究女指揮們帶領樂團的情況,在Bachtrack統計範圍內的102個樂團中,只有7團是由女性擔任音樂總監或首席指揮——參考2021年Nathalie Krafft為《La Maestra》進行的另一分規模更大的調查,在778個樂團裡,也只有7.9是由女性執掌,其實跟Bachtrack的數據呈現出來的比例非常接近。
女性指揮跟女性作曲家在業內的狀態兩樣,顯示前者已經遇上天花板效應了嗎?雖然打入指揮臺的女性確實增加,但全球頂尖的幾大管弦樂團,目前確實都沒聘任過女性音樂總監,也是不爭的事實。
拉赫150大爆發
2023正逢拉赫曼尼諾夫誕生150週年,不僅《交響舞曲》霸榜,成為音樂會上演出次數最多的曲目,第三號與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也毫無意外地分別得到了第二與第四的位置;不過交響曲方面,他的作品依然不敵德弗札克第九號、貝多芬第五與第七、布拉姆斯第四號、柴科夫斯基第六號等老牌強棒,並未擠進前十名;而去年奪冠的拉威爾《圓舞曲》雖然仍很熱門,但今年已不在前20名之中。
歌劇曲目排行榜相對波瀾不興,十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變化。《胡桃鉗》則是妥妥的芭蕾舞劇長青之王,Duke Ellington的《Night Creature and Reflections》與Wynton Marsalis的《For Four》也很常演出,而且非裔美籍編舞家先鋒Alvin Ailey的作品,同樣在作品最常演出的編舞家榜單上,奪下第五名,讓2023成為黑人舞劇工作者大放光彩的一年。
不過如果把視角切換到女性身上就會發現,在前20名裡,仍然只有Sharon Eyal一位女性編舞家的身影,與過去的狀況幾無差別。
十年河西
綜觀這十年,有些作曲家的曝光率蒸蒸日上,例如馬勒作品被演出的頻率一直都在穩定增加,如今一年的登臺次數,已是2013年的兩倍;再如Kurt Weill,其作品演出的次數更攀升至十年前的2.6倍,又以在德國演出的場次最多,考量到他的許多曲目都還在版權期限之內,這樣的成績可謂「貨真價實」的大有增長。
Kurt Weill基金會的Ed Harsh表示,Weill生活在複雜多變的時代,是極具啟發性的藝術家,在政治社會挑戰紛至沓來的今日,他音樂中的意義與力量更形顯明,由近期受到歡迎的《Der Silbersee》、《Fantaisie symphonique》可見一斑。
相反的,艾爾加與韓德爾作品的演出量,在這十年裡,都見大幅下滑,這可能也與古樂這十年來在英國的衰頹之勢脫不了關係。
Bachtrack網站總結指出,儘管某些面向顯有變化,例如當代作品與女性作曲家的地位已然不同,不過在其它方面,古典樂壇大體上慣性更強。目前這個領域正面對極大的技術變革,實體逐漸被串流取代、營運大型演出據點的花費增加,觀眾與藝術總監們仍會緊抱已知,而不去冒險嗎?仍待時間證明。
※本文由《MUZIK閱聽古典樂》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UZIK閱聽古典樂
2006年10月,《MUZIK》第1期上市,13多年來,為華語書市中唯一的古典音樂專門雜誌。2020年3月,《MUZIK》走過149期後,轉以專注線上內容,以更快速與即時的方式,與全世界的樂迷分享古典音樂的美好!熱門
堪稱日月潭頂級酒店天花板!斥資15億重新打造、草間彌生大南瓜坐鎮大廳 感受漢來日月行館融入自然的尊享奢華
全新世代 BMW 530i M Sport 優雅與運動風格兼備的旗艦座駕
2025春節年菜大比拚!6家頂級飯店餐廳手路菜熱鬧上桌 不出門就能享受星級圍爐饗宴
名勝世界壹號郵輪、寰宇精品河輪、亞果總裁行館別墅堪稱2024最強3大記憶點 2025繼續夯下去!
萬豪集團最年輕總經理、曾任加拿大警職 大溪威斯汀度假酒店新任總座要給旅客更多全新體驗
看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