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創業心法/一人創業沙盒 驗證獲利模式

辦公室示意圖。 Pixabay
辦公室示意圖。 Pixabay

本文共966字

經濟日報 吳政峰

當「創業」成為一種顯學,把自己升格為「老闆」,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只不過,創業所代表的,不僅只是一個身分的轉換,而是一種「責任的自我賦予與承擔」。很遺憾的是,許多初入創業的新進者,並不充分了解這個「本質上」的改變,而仍把事業當成「工作」在做,更沒有把「拓展市場」與「擴大規模」這個很重要的發展策略放在心中,著實相當可惜。

近幾年來,在政府大力鼓勵青年創業的同時,「一人創業」已成為一種新的潮流,它不同於以往創業需要大量資金、設備、人力資源的組織型態,而更具有彈性與調整空間,因而適合資源相較缺乏的青年朋友們。只不過,一人創業單打獨鬥、孤立無援,若要長期發展事業體,將受到一定限制。

而一人創業,優點也頗多,像是策略制定非常有效率(即「我說了算」)、可節省人事成本(僅「投資自己」)、財務相當單純(即「公司賺錢我就賺錢」),它非常適合初入創業環境的年輕後進者。

這樣的一人創業事業體,其最終目的不完全是為了達到「企業持續獲利」,而是為了進行一種「創業實驗」,就像是「沙盒」(Sandbox)實驗一般,可以讓創業家快速地進入實際創業的情境裡,透過市場與消費者的真實回饋,來佐證「創業想法」的真實性與獲利可行性。而且,它是玩真的,並不是「寫寫計畫書」那麼柏拉圖完美理想式的兒戲。

筆者認識一位創業家,他原本從事管理顧問工作,主要以提供企業內部的「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與「員工激勵」等服務項目。然而,為了深化這方面的興趣與專長,他成立了一人公司,從事「共煮空間」的經營。他讓團隊、顧客與夥伴們可以到他的「共煮廚房」裡,透過一起煮菜進行交誼,有策略性地進行「協力工作」、「人際溝通」與「目標達成」等項目。

只不過,前幾年因疫情肆虐,他也適時調整策略,透過外賣餐盒、錄製Podcast、辦理交友活動、品酒活動等,嘗試各種可能性。如今,「它(他)活下來了」,營收也逐步穩定成長中。

「一人創業」,可以用最少的資源,去實踐自己的創業理想。只不過,它最重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利,而是去實證「創業的可行性」與各種「可能性」,而作為後續擴大事業規模的重要參考依據。其實,創業並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去「做出來的」。

一人創業,會是創業新進者一個很好的選擇,其「性價比」很高,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

你想創業嗎?別怕,努力去做吧!

(作者是職涯青創顧問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四大方向 找出風險地雷
下一篇
行銷策略/做感覺…黏住消費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