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量傲視全球!許文龍對提琴的熱愛 成就奇美提琴王國

提要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投入醫療與藝術文化領域不遺餘力,成立奇美醫院、創建奇美博物館,希望用醫療改善人民健康,用藝術滋養大眾心靈。許創辦人已於2023年11月18日辭世,享耆壽96歲。

本文共2562字

經濟日報 文/摘自范毅舜《奇美:無與倫比的博物館經驗》

奇美博物館目前收藏約一千多把提琴,並依全球製琴師傳承和地理分區為脈絡,進行系統性蒐集與深入研究,除了脈絡完整,電腦建檔資料庫也堪稱全球第一,許文龍對提琴的喜愛意外的成就了一座在全球提琴界極具分量的博物館。

奇美的樂器展廳,最重要的當屬館內的提琴展示間,裡面陳列的提琴皆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
奇美的樂器展廳,最重要的當屬館內的提琴展示間,裡面陳列的提琴皆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 圖/積木文化提供

奇美博物館內有五個主題展區,展示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樂器。 圖/積木文化提供
奇美博物館內有五個主題展區,展示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樂器。 圖/積木文化提供

奇美博物館內有五個主題展區,其中之一就是位於二樓右側的樂器廳。這幾個展間展示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樂器,包括古老的鋼琴、管風琴等各類型樂器,更有自動演奏的樂器、留聲機。

最能呈現西方樂器之美的應是由十八組影音設備組成的「走入管弦樂團」。為了讓音樂愛好者對這些樂器及身處樂團中的相對位置有所了解,博物館建立了一座以高科技打造的虛擬交響樂廳,藉著樂手所處位置的等身液晶電視,讓音樂家親自現身說法,觀眾只要在預定時間來到大廳,就可從液晶螢幕中,看見樂手講解自己所演奏的樂器及在樂團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調音到指揮現身指揮樂曲,觀眾在多個螢幕及多聲道音響中,幾乎能如親臨現場般地深刻體會交響樂團的編制運作,及聆聽由這些樂器合奏出來的磅礡音樂,這間以高科技打造的「走入管弦樂團」,除了極具創意,更是國內僅見。

為了幫助觀眾身歷其境地瞭解管弦樂團配置,奇美博物館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
為了幫助觀眾身歷其境地瞭解管弦樂團配置,奇美博物館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打造了有十八組畫面與音響同步播放的「走入管弦樂團」的多聲道節目。 圖/積木文化提供

然而在諸多樂器展示收藏中,觀眾較無緣知曉的是奇美博物館的提琴收藏及它在這領域中的重要地位,更無緣知曉奇美文化基金會的提琴收藏如何造就萬千國內音樂學子。

自基金會成立迄今,奇美博物館已收藏了上千把大、中、小提琴,無論在質與量方面都傲視全球。而奇美的提琴收藏源起及過程,更可說是另一個台灣奇蹟。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在奇美博物館羅丹廳拉小提琴,與羅丹的作品「沉思者」對話。 聯...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在奇美博物館羅丹廳拉小提琴,與羅丹的作品「沉思者」對話。 聯合報系資料照

1990年,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以略帶贊助性質的從著名小提琴家林昭亮手上購得了全館第一把提琴,這把珍貴提琴被愛琴如痴的許文龍放在自宅保險庫裡,三不五時的拿出來把玩。

1994年時,奇美文化基金會已陸續購入了二十餘把名琴。舊館在1992年成立,2003年起更開始供外界借用。2004年,由於奇美電子開始獲利,許文龍有計畫地開展收購具歷史意義的提琴,他慧眼識英雄的找了兩位正值壯年的年輕人,與他一同逐夢。

據這兩位仍在奇美任職卻不願具名的中年人士回憶:當年他們在許文龍全力支援下,赴英倫找琴,著名的提琴代理商卻全然不把這兩位來自東方的年輕人放在眼裡,甚至在入門前檢查他們的護照。但或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更或許有許文龍的加持,這兩位年輕人言明只想看最好的琴,讓接待他們的琴商狐疑不已,然而在看好琴下了訂單,第二天匯款到後,這位原本相當勢利的琴商除了對他們刮目相看,更開始大獻殷勤。

有了這次放手一搏的經驗,全球著名的琴商開始慕名而來推銷手上的名琴,然而許文龍收琴的目的在推廣教育,而不是蒐羅名品,雖然他能購得價值連城的好琴,然而卻不樂見本就稀少的名琴價格因此哄抬,讓真正想擁有好琴的演奏家無緣擁有。

就是這實事求是,不帶虛榮的大器,讓奇美收藏的琴全都是貨真價實、極具分量的好琴。

例如國人熟知的英國作曲家――弗漢威廉士(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著名的「雲雀飛翔」小提琴協奏曲、當年由Marie Hall女士所使用的首演琴――Stradivari名琴,今天就落腳在博物館的提琴收藏室裡。

對提琴愛好者而言,奇美博物館的提琴收藏室是聖殿。 圖/積木文化提供
對提琴愛好者而言,奇美博物館的提琴收藏室是聖殿。 圖/積木文化提供

對提琴愛好者而言,奇美博物館的提琴收藏室是聖殿。 圖/積木文化提供
對提琴愛好者而言,奇美博物館的提琴收藏室是聖殿。 圖/積木文化提供

在有系統的全球提琴收藏過程中,奇美博物館更意外的讓來自義大利Andrea Amati工作室,分別製於1560-1574不同年代、漂泊世界各地的四把名琴,如兄弟重逢般的在奇美博物館團聚,堪稱是提琴收藏界的佳話。

許文龍認為琴是要用來演奏而不是如珍寶般的藏在保險庫裡,為此從一開始收藏提琴,奇美就啟動了提琴外借計畫,對象是國內在外地就讀音樂科系的學子或全球各地到台灣演奏的名家。

奇美一千多把提琴中,平均約有200把琴出借於外,在國外就讀的學子只要負擔合理的保險費就可毫無後顧之憂的將琴借走。

為此,國外著名的音樂學院每回看到台灣來的學生,都會對他們交代不必買琴,只要回台灣向奇美借即可!而學子們在支付龐大學費及生活費後,就可持好琴專心學習,完全不必操煩另一筆所費不貲的購琴基金。這無私而行之有年的計畫,迄今已嘉惠四千多人,而仍在就學的學子,也可因技藝精進,借到更高階的琴,好好展現苦練的琴藝。

許多在國外就讀的學子,當年因為奇美的支持栽培,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獲得2015年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銀牌獎(首獎從缺)的曾宇謙。

許文龍對提琴的熱愛,意外成就了一座世界級的提琴理想國,館內除了有克里蒙納三大提琴家族――阿瑪蒂、瓜奈里、史特拉底瓦里的提琴之外,更有計畫、有系統地收藏歐洲各國及各大工作室的提琴,且為他們建立歷史檔案。

這永久陳列的展示室模擬重現有百年歷史的製琴與製弓工坊,藉由拆解構造、觀察製作流程...
這永久陳列的展示室模擬重現有百年歷史的製琴與製弓工坊,藉由拆解構造、觀察製作流程,揭開提琴扣人心弦、持續傳響的祕密。 圖/積木文化提供

所有琴商都公認: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是最主要的提琴收藏地,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轉至英國,後來又來到美國,而上世紀八○年代起,亞洲又成為全球的提琴收藏重鎮,其中奇美博物館更扮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自2014年起,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協會EILA、AFVBM、ALI都曾在奇美博物館舉行提琴研討會,因為這些提琴專業製作工作者及會員,只要提到歷史上某一個著名工作坊或地區製作的琴,館方人員立刻就可自琴房將類似的琴拿出來做討論,而駐守台灣的各國公使,來到奇美琴室參訪時,更會對奇美的收藏嘖嘖稱奇,直言自己的國家都無法為自己國度的提琴如此有系統地編年與研究整理,而奇美博物館也因為提琴的收藏開始建立資料庫,迄今,已建立一百二十萬頁的數位檔案資料,堪稱全球最大。

新館成立之後,奇美的提琴收藏更聲名遠播,世界上重要的提琴展覽都會來奇美借琴展出,某些好琴更會如尋親般的想加入奇美提琴家族,2005年一位美國著名演奏家妻子Krys Newman,慕名奇美不為炒作,而是發自內心對琴的尊重與愛護,自願降價將1746年由彼得羅.瓜奈里(Pietro Guarneri)所製作的小提琴售與奇美,只為奇美能善待這把琴,延續它的生命。

日後,這位出售者委託友人前來探視這把心愛的提琴,在親見奇美的收藏保管方式後,這位原擁有者終於放心,她心愛的提琴有了最佳的歸宿。

除了收藏好琴,為了延續製琴的技藝與傳承,奇美更在提琴展示間裡,設置了一座如假包換、分別自義大利和德國購進、甚具歷史價值、以原件展示的提琴及琴弓製作工作室,為從事提琴製作與修復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諮詢與參考的資源,這間整合三座原汁原味工作室的空間,將藝師當年所使用的工具、器材、木材全然重現,深具學術價值。

本文摘自范毅舜《奇美:無與倫比的博物館經驗》,由積木文化授權刊出。

相關

news image

張維中專欄/日本,紙張文化的份量

news image

英國唱片協會首度採取法律行動 對抗已可亂真的深偽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F1 賽車迷注意!車神舒馬克珍藏腕表佳士得5月上拍 4月下旬登台預展

news image

從坂本龍一的作品 聽見自我探索與科技結合的「新音樂」

By 名門薈
news image

心靈的極簡空間:莊普「越野的靈光」個展 Belonging to the Heart

By 名門薈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專為駕馭而生!全新 Aston Martin Vantage 為純粹跑車愛好者打造內外兼備的英倫強悍勁駒

news image

邱德夫專欄/為什麼日本威士忌這麼貴?

news image

張維中專欄/日本,紙張文化的份量

news image

一天僅接待一組客人!虹夕諾雅推海風下午茶與咖啡探索 日式住宿體驗再加乘

news image

F1 賽車迷注意!車神舒馬克珍藏腕表佳士得5月上拍 4月下旬登台預展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