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造光影、敘事玻璃藝術 富貴三義美術館「光跡」展再續當代工藝美學

「光跡」展場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光跡」展場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本文共3493字

非池中藝術網 文/張家馨

富貴三義美術館近日開幕「光跡」當代玻璃藝術展,由鄭銘梵與鍾雯婷聯手策劃,經過多年籌備,成功邀請來自日本十三位藝術家,以及一位臺灣創作者參展,其中包含上前 功夫、加藤 千佳、加藤 裕也、杉原 倫子、保木 詩衣吏、津守 秀憲、浅野 恵理子、高橋 真紀子、菅野 有紀子、塚原梢、鈴木 沙耶香、横山 翔平、靏林 舞美、鄭銘梵。此展覽著重於探討玻璃作為媒介,與光的依附關係,展示玻璃藝術在當代環境中的多重表現。

策展人鄭銘梵。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鄭銘梵。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鄭銘梵。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鄭銘梵。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玻璃被形容為「光的容器」,它不僅展現光線的無形介面,更透過色彩、質感和造型等變量因素,塑造光線的形態,透露出時間凝結的靜謐美感,其透明特質與陶瓷或金屬等材料相比,開啟了更多的創作可能性。在展場中,看到的是藝術家們精心操縱光線的遊戲,從熔煉、成型、冷卻至精細加工等一連串複雜的工藝過程,鑄就了人文手作的痕跡,也延續了其獨特的美學觀。

因此或許可以說,此次展覽所探討的「光」不僅是一種物理現象,它更作為連接材料、創作者及觀眾之間的視覺感受。並透過光的介入,一窺玻璃的多維特性,深入理解藝術家如何運用此媒介來表達對透明度、輕盈感及視覺感知的各層次的感受和認知。

「光跡」展場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光跡」展場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光跡」展場一景,圖為保木詩衣吏作品。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光跡」展場一景,圖為保木詩衣吏作品。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延續工藝技術,於當今時代再創新意

首先可以關注到,「光跡」一展,是富貴三義美術館首次策畫以「當代玻璃藝術」為題的展覽。對此,雙策展人提到承辦此展的核心,邀集眾多潛心於玻璃藝術多年的創作者,各自擅長的技術均有深厚造詣,旨在向臺灣觀眾展示玻璃藝術的廣度和深度。

2023年年底,鄭銘梵與鍾雯婷在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共同籌畫了臺灣與日本藝術家聯展「玻璃幾分熟」,而為了希望持續推廣玻璃藝術在臺灣的能見度,便於富貴三義美術館再續前緣。鄭銘梵出生於玻璃世家,自小便在充滿玻璃藝術的環境中成長,深受玻璃獨有的美感和多變性吸引。然而他卻發現,臺灣對玻璃藝術的認識主要還是侷限於傳統技法,缺少當代藝術的實驗性和創新精神,使其發展脈絡相對緩慢。

鄭銘梵分享到,早期臺灣玻璃產業,是以製造民生用品為主,並以新竹為聚集地。至1995年,政府推動「一鄉一特色」,打造地方特色產業,便逐漸從工業玻璃分化出部份資源,轉型具有藝術內涵的玻璃藝品之生產。

「光跡」展場一景,圖為高橋真紀子作品。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光跡」展場一景,圖為高橋真紀子作品。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鄭銘梵進一步說明,推動臺灣當代玻璃藝術的發展,需結合產、官、學三方,在產業鏈方面,畫廊或展演空間扮演關鍵角色,為藝術家提供與市場直接對話的平台;政府則可以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便利,如創業基金、國際交流、活動策辦等,以激勵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是需要積極培養新一代的玻璃藝術家,包括在教育體系中引入關於玻璃工藝的課程和工作坊等,使傳統工藝產業有當代美學注入的可能。如此一來,產、官、學的合作模式有助於建立一個持續更新的生態系,同時吸引更多人才,促進傳統文化之傳承與發展。

而在這段轉型過程相較於日本或歐美部分國家,臺灣玻璃藝術的歷史較短,因此,藉由本展希望引入日本在玻璃工藝方面的先進經驗,以豐富臺灣觀眾及創作者的閱歷。在挑選藝術家方面,則聚焦在技術與呈現手法之獨特性,每一位藝術家各自對媒材語彙的均有著獨到的理解,媒材的使用更是跨越單一媒材的向度,將思路轉向多重媒材帶來的加成效果。

織光繪影-光與玻璃的相互關係

然而,「光」作為此展的一大要旨,賦予玻璃光澤、色彩和溫度,展覽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策展人針對不同作品,進一步思考光線與作品之間的關係。如靠近入口處、沿著整面落地窗戶,擺放著加藤裕也(Yuya Kato)的作品。他的製作方法結合玻璃吹製、冷工和窯燒成形等多種技法,陽光在不同時間的分布下,作品將隨著光線的位移與強弱而產生豐富的細節變化。在加藤裕也的作品中,表面經過霧面處理,隱隱透露出表面纖細的織紋,與日本「侘寂美學」,其強調簡潔和寧靜的美學哲學不謀而合。

另外看到橫山翔平(Shohei Yokoyama)的作品,其形體相對碩大,卻呈輕薄、澄清,同樣藉著玻璃的透明特性,讓光線在作品中扮演重要一環。橫山翔平的創作方法多具焦在玻璃流體容易變造的特性,表面呈現的拉絲痕跡,藉由高溫玻璃塑形、快速拉製的動作下,保留了吹、拉、膨脹等動態痕跡的隨機性。

加藤裕也作品-〈月光〉,玻璃,41x11x40cm。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加藤裕也作品-〈月光〉,玻璃,41x11x40cm。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橫山翔平作品-〈Amorpho us_vessel 23-16〉,32x30x2...
橫山翔平作品-〈Amorpho us_vessel 23-16〉,32x30x20cm,玻璃。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橫山翔平作品-〈Amorphous 22-3〉,40x40x40cm,玻璃。 圖...
橫山翔平作品-〈Amorphous 22-3〉,40x40x40cm,玻璃。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加藤千佳(Chika Kato)則將著迷於水的各種狀態,並嘗試轉譯於創作上。她的創作展現了不同條件下,水會變成雪、冰、霜等的型態,以玻璃粉末為基底,在燒製過程中玻璃的粗細大小影響作品生成之效果,作為不同狀態的表面質感。鈴木沙耶香(Sayaka Suzuki)為美籍日裔藝術家,她的作品可說是本次展場中玻璃特質相對隱晦的,她以玻璃粉為底材,其特質容易塑型、外表呈啞光,且可達擬真效果。顏色飽和豐富,如同真品一般,同樣取自自然環境,希望作品能夠從主題中帶給觀眾正向回饋。

鈴木沙耶香作品-〈自然恩典盤〉,29x29x11cm,玻璃。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
鈴木沙耶香作品-〈自然恩典盤〉,29x29x11cm,玻璃。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靏林舞美(Maimi Tsurubayashi)的作品多以器皿為主,以玻璃工藝「切子」與手工拋光等技法而聞名,每一件作品的拋光均由親手製作完成,彩色的玻璃融塊在吹製過程中產生七彩交融的變化,以確保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對她來說切割技術不是為了表面的裝飾,而是做為器皿的造型構成元素,希望讓作品呈現出玻璃獨特的色彩、剔透以及光亮質感。

靏林舞美作品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靏林舞美作品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靏林舞美作品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靏林舞美作品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異質媒材的合縫美學

然而,此檔展覽所關注的不單只是玻璃與光的相互關係,同時也進一步探討了不同媒材和技法的展現。如走進展場後映入眼簾的是津守秀憲(Hidenori Tsumori)的作品,在製作上將陶瓷粉和碎玻璃混合在一起後進行燒融,藝術家著迷於自然景觀和地貌變化,像是地殼的隆起、裂痕、斷層等環境中自然遷移的張力。作品最終呈現的效果如微型峽谷,形成「一沙一世界」的景象,細膩而獨特。另一方面也由於兩種相異媒材的結合,製作技法更添一層挑戰,特別是碎玻璃相融的地方,控制玻璃的溫度尤為關鍵,溫度過高可能導致作品結構失穩,而溫度過低則無法達到理想的加工效果,必須精確掌握這一過程,以確保作品的質感和結構完整性。

津守秀憲作品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津守秀憲作品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津守秀憲作品-〈胎動23-1〉(細節)。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津守秀憲作品-〈胎動23-1〉(細節)。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津守秀憲作品-〈脈23-1〉。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津守秀憲作品-〈脈23-1〉。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而相較於津守秀憲的作品,將媒材重新塑形與再結,鄭銘梵的創作概念則順應玻璃的特性,從玻璃液態且具流動性的瞬間凝結成型。鄭銘梵提到,我們肉眼看到的玻璃雖為固體,實際上卻處於極緩慢的流動狀態,稱之為「超冷液體」。此次展出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他不侷限於傳統材料,而是常常跨越不同材料界限,結合金屬或石頭等,共構成多層次美學效果。

鄭銘梵作品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鄭銘梵作品一景。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塚原梢(Kozue Tsukahara)同樣醉心於自然景物的細微變化,作品中如花瓣排列、綻放的狀態,取自於植物莖的橫切面,她發現從外面看不到的內部,也散佈著類似花朵的圖案。創作技法玻璃胎七寶燒,類似中國傳統技藝的景泰藍。而塚原梢的作法先以銀線掐絲、描繪圖紋,再施以玻璃粉上色、燒融,其考驗了跨玻璃和金屬材料兩種門檻,以及溫度掌控之技術。

塚原梢作品。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塚原梢作品。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塚原梢作品-〈自然的片隅〉,18x18x2cm,玻璃、銀線。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
塚原梢作品-〈自然的片隅〉,18x18x2cm,玻璃、銀線。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最後看到上前功夫(Isao Uemae)的作品呈半圓弧型,取材來自日本最古老的詩歌《萬葉集》其中一段「天海丹,雲之波立。月船,星之林丹,榜隱所見」,即天空這片遼闊的海洋中,雲朵像波浪一樣翻湧;月亮像一艘船在星辰組成的森林中航行,這一切都是隱居之人獨自欣賞到的美景。藝術家將這樣的意境延伸在創作中,並運用過去工業常用的舊式彩色顯示管(CRT),即在液晶螢幕普及之前的電視螢幕。與一般常見的鉛玻璃不同,其特點是在製造過程中會形成細微的筋紋,這一獨特的物理特性賦予作品額外的視覺層次,巧妙地將工業遺留物質轉化為具有詩意的藝術語言,透過當代的視覺傳達重新詮釋古典文學中的自然美景。

玻璃的折射、反射和擴散光線的特性賦予了藝術家無限的想像空間。他們善用這些特性,營造出動感或靜謐的視覺效果,使作品在不同光源下展現變化萬千的姿態。然而在本展中,藝術家更進一步地融合了自身的思想與創意,為玻璃藝術注入更多元的創作元素。從透明至不透明的色彩,又或是表面處理的巧妙運用,如霧面、雕刻或添加紋理等,更進一步提升了玻璃的視覺效果。玻璃藝術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同文化和時代下的風格和表現形式各異,反映了各自的藝術傳統和技術創新。透過本展與富貴三義美術館的合作推動,期待能夠引領臺灣玻璃藝術走向更加無限的可能性。

上前功夫作品-〈border / corona 04〉,9x28x15cm,玻璃...
上前功夫作品-〈border / corona 04〉,9x28x15cm,玻璃。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上前功夫作品-〈border / seed of moon 14〉,16x24x...
上前功夫作品-〈border / seed of moon 14〉,16x24x17cm,玻璃。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圖/富貴三義美術館提供

展覽主題:《光跡》|玻璃藝術展

展出時間:113年04月04日(四)~113年05月26日(日)

策展人:鄭銘梵.鍾雯婷

邀請藝術家:上前 功夫、加藤 千佳、加藤 裕也、杉原 倫子、保木 詩衣吏、津守 秀憲、浅野 恵理子、高橋 真紀子、菅野 有紀子、塚原 梢、鈴木 沙耶香、横山 翔平、靏林 舞美、鄭銘梵

展場:「富貴三義館」

聯絡電話:+886-37-870-861 (預約制,周二館休)

展場地址:苗栗縣三義鄉八股路館前三巷1-10號

網址:http://fuguei.com

※本文由《非池中藝術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非池中藝術網

追隨著藝術的腳步,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希望提供給台灣社會想認識藝術、知道國內外藝術大事的朋友,一個最完善的新聞媒體頻道、資訊分享平台!推動藝術生活化,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受到美的澆灌。

相關

news image

管風琴嚇人嗎? 巴赫D小調觸技與賦格的「魔力」何來?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大收藏家傳承之作 博物館等級絕世好時計將登富藝斯

news image

專家指南: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By 佳士得
news image

宋瓷收藏

By 佳士得
news image

策展聚焦藝術家素描創作、跨度四十年藝術軌跡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大型個展首度來台

By 非池中藝術網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純粹跑車靈魂、專為駕馭而生!全新 Aston Martin Vantage 正式發表

news image

林澧竣專欄/舊世界與新世界 葡萄酒風味持續變動

news image

住客限定!虹夕諾雅 谷關推全新「翠樂」春夏會席料理 體驗舌尖的盛夏滋味

news image

強強聯手!佐藤伸一攜手葡萄酒藏家陳泰銘與當代建築大師隈研吾 打造夢幻餐廳 Blanc

news image

曾士昕專欄/全球矚目盛事 2024瑞士日內瓦「鐘表與奇蹟」表展五大趨勢觀察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