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708字
塞繆爾‧約瑟夫維茲在八歲時展開收藏之旅。他對父親收到的信件上世界各地的郵票深感著迷,更會小心翼翼地撕下郵票貼在集郵冊內。
不久後,與家人同住在洛桑的約瑟夫維茲亦會定期前往當地市集,與其他同好交換郵票。他幾乎將每周的零用錢都花在具有地理或歷史價值的物品上,並會向經驗豐富的藏家和商人請教。
少年時期的約瑟夫維茲漸漸對藝術品產生興趣,而這份熱愛更持續一生。他在16歲時購買第一件藏品(一幅畢加索的版畫),而在其後的數十年裡,他更建立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珍藏之一。
約瑟夫維茲最為人熟悉的一點,大概是與阿旺橋畫家的關聯。這些畫家與高更(Gauguin)一同在1880和1890年代的布列塔尼小鎮創作,並在約瑟夫維茲的積極支持下,在藝術史上穩占一席位。他也熱衷於收藏受阿旺橋畫家影響的巴黎納比派藝術家(Les Nabis)的作品,其中包括菲力克斯·瓦洛敦(Félix Vallotton)、彼埃·波納爾(Pierre Bonnard)和阿里斯蒂德·馬約爾(Aristide Maillol)。
經過多年深入研究和鑒賞,約瑟夫維茲也搜羅了一批無與倫比的古典大師版畫,當中包括最臻美的倫勃朗(Rembrandt)版畫私人珍藏。
最後,談到約瑟夫維茲的藝術品味時,不可不提他經常周遊列國,趁機了解異國文化,並沿途購買來自古老文明的琳琅珍品,因此他珍藏的佳作涵蓋深遠廣博。
對於收藏藝術,約瑟夫維茲曾表示:「唯一的限制是想像力匱乏。當你發現一件傑作時,便要全心投入。」
今年秋季,佳士得將會舉行一系列拍賣,呈獻約瑟夫維茲悉心收藏的珍品,包括2023年10月13日在倫敦舉行的「塞繆爾‧約瑟夫維茲珍藏:樂於探索的淵博人生」;10月20至21日在巴黎呈獻阿旺橋畫派和納比派藝術珍藏的專場拍賣(以及10月12至25日的網上拍賣);以及於12月7日倫敦「古典大師(第一部分)」和專場拍賣推出的古典大師版畫。
約瑟夫維茲於1921年出生於立陶宛的阿尼克什奇艾村莊中一個猶太中產家庭。他年幼時跟隨家人移居瑞士,在當地深入研習音樂、文學和歷史。
少年約瑟夫維茲對視覺藝術產生濃厚興趣,由於他經常參觀蘇黎世美術館,對館內收藏的羅丹(Rodin)作品讚嘆不已,因此一度立志成爲雕塑家。他亦由當時開始養成閱讀藝術史書籍的習慣(作為一位藏家,他會先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購買藏品)。
1930年代末,隨著戰火迫近歐洲,約瑟夫維茲被送往美國完成學業。他入讀紐約州的倫斯勒理工學院,並取得工業工程學士學位。儘管當時他的英語並不流利,但仍然在班上名列前茅。後來他取得化學工程碩士學位,然後加入父親在長島經營的化學公司。
約瑟夫維茲一開始便展現過人的創業才能。他與哥哥大衛(David)在1946年共同創立Concert Hall Society,這間意念創新的郵購音樂出版公司,後來更發展成為北美最中一間最大型的唱片店。
阿旺橋畫家主要希望表現題材之美- 塞繆爾‧約瑟夫維茲 -
事業上的成功讓約瑟夫維茲能開始認真收藏藝術。而他與兩位十九世紀末法國藝術史學家查理斯·查塞(Charles Chassé)和約翰·雷瓦爾德(John Rewald)的對話,也使他對阿旺橋畫派的激進畫作更感興趣。
十九世紀末,漁村阿旺橋已成為熱鬧的藝術家聚居地,保羅·塞律西埃(Paul Sérusier)、艾米爾·貝爾納(Emile Bernard)、阿爾曼德·塞甘(Armand Séguin)和高更等藝術家均在此定居。這裡的生活成本低廉,環境優美,加上仍然停留在前工業時代的簡單布列塔尼社區,均令他們心生嚮往。
阿旺橋畫家創造出一種裝飾性的非自然主義風格,特色為輪廓鮮明、用色平面,以及徹底捨棄立體感。1950 年代,當約瑟夫維茲開始搜羅阿旺橋畫家的作品時,他們仍然名不經傳。(就高更而言,他最為聞名的作品是在南太平洋創作的畫作。)
約瑟夫維茲表示自己最欣賞阿旺橋畫家「忠實表達」的手法,以及不願意「炫耀、說教或政治化」,而是主要希望表現題材之美。
他曾多次前往布列塔尼搜羅畫作。作為一位目標明確的藏家,他從不守株待兔,而是不惜用盡一切方法橫越千里,親身造訪藝術家的家人,也會向當地的畫廊東主和拍賣商查閱。
約瑟夫維茲有時會翻查電話簿,但更多時候會依賴口耳相傳。他表示有時「畫作會被拆掉畫框,然後卷起藏在閣樓,就此消失多年」。
及至二十世紀末,在約瑟夫維茲的大力推動下,阿旺橋畫派已備受藝術界推崇。各地博物館的館長會經常邀請他分享收藏的佳作,在阿旺橋畫派的展覽上展出。(約瑟夫維茲多年來與學者、策展人和館長保持緊密聯繫,很歡迎他們到家中研究自己的珍藏,也樂於借出藏品公開展出,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
1985年,他捐出多年來搜集有關阿旺橋畫派的大量珍貴文獻,對開設阿旺橋博物館的項目貢獻極大,他更出資於館內設立以其命名的研究中心。
後來,他於1998年向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出售17幅阿旺橋畫作(部分為捐贈),並捐出84幅阿旺橋畫派版畫。
約瑟夫維茲於2005年獲法國政府頒授法國榮譽軍團勛章,時任文化部部長雷諾·道納迪奧·德·瓦布(Renaud Donnedieu de Vabres)更在授勛儀式上讚揚他為「名副其實的法國文化大使」。
不得不提的是,約瑟夫維茲對阿旺橋畫派的濃厚興趣,也驅使他留意和欣賞同一時期在法國從事創作的其他藝術家,最明顯的是納比派,但亦包括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保羅·希涅克(Paul Signac)和基斯·凡·東根(Kees van Dongen)等人。約瑟夫維茲也收藏了上述藝術家的大量作品。
卡耶博特是另一位在離世後依然寂寂無名的藝術家,直至最近數十年才開始獲得肯定。約瑟夫維茲往往能憑著直覺發掘鮮為人識卻值得歌頌的藝術家,但他並不認同這種讚美,反而强調「買畫不能依憑直覺,而是要憑眼光」。
約瑟夫維茲在1960年代中回到瑞士定居前不久,其家族將郵購業務從音樂擴大至文學作品,創立了多間全球數一數二的書店,包括法國的Cercle du Bibliophile和英國的Heron Books。《紐約時報》於1969年發表了一篇有關約瑟夫維茲的報導,估計他的書店每年銷量高達1,200至1,400萬本。
約瑟夫維茲也在這十年間開始收藏版畫。這個興趣源於他與美國藝術商艾勒‧加爾(Ira Gale)的相遇。當時他從巴黎飛往日內瓦,在機上偶然認識了鄰座的加爾,二人後來更成為朋友。
二人聊天時,約瑟夫維茲十分欣賞加爾在古典大師雕刻方面的豐富知識,於是相約翌日共進午餐,約瑟夫維茲更於當日向加爾買下兩幅倫勃朗的作品。約瑟夫維茲隨即建立了一個有關版畫的小型書庫,並與其他專家深入討論,更經常參觀版畫館藏豐富的博物館。
倫勃朗是約瑟夫維茲最喜歡的版畫藝術家,隨著他更深入了解這位荷蘭藝術家的創作技巧,他亦更加欣賞倫勃朗作品展現的美感和智慧。
修讀化學工程的約瑟夫維茲認為,自己的背景令眼前的事物感覺更加親切。他表示:「製作版畫的直刻、蝕刻、銅版磨刻、雕刻或石刻技巧頗為複雜。如果使用鋅或銅印板,又或使用不同的墨水、手法和紙張,便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是化學與藝術的結晶,透過學習便能領略箇中趣味。」
約瑟夫維茲後來也收藏艾德加‧德加(Edgar Degas)、高更和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的版畫,還有數百幅品質上乘的古典大師版畫。除倫勃朗外,他亦鍾情於曼特尼亞(Mantegna)、丟勒(Dürer)、史高爾(Schongauer)和戈雅(Goya)的作品。
約瑟夫維茲的琳琅珍藏也涵蓋亞洲工藝精品和古董,當中包括一件雕刻精細的亞述石膏翼神浮雕,以及迭戈·賈科梅蒂(Diego Giacometti)的家具,全部將於10月13日的拍賣推出。
由於家族業務遍及全球,約瑟夫維茲亦經常周遊列國,讓他得以認識不同的藝術文化和歷史,最終構建成橫跨各大洲及不同時期的珍藏。
詹姆斯·史同頓(James Stourton)在著作《Great Collectors of Our Time》中也提到約瑟夫維茲,並指對他來說「作品的大小從來不是問題」。史同頓分享了一個有關這位藏家的故事,有一次約瑟夫維茲找到一座實物原大的古埃及古王國花崗岩獅子石雕,「教他難以抗拒,但由於巨型石雕無法放在屋內,他便將石雕放在俯瞰日內瓦湖的別墅花園內長達30年。」
這座獅子石雕最終售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時佇立在埃及展廳的入口。
約瑟夫維茲於2015年離世,享壽93歲,堪稱一位充滿氣魄的藏家。佳士得全球總裁彭肯南(Jussi Pylkkänen)形容:「約瑟夫維茲對收藏偉大的藝術杰作充滿熱忱,同時也有一顆好奇的心,孜孜不倦地探究作品的來源,並且樂在其中。」
塞繆爾‧約瑟夫維茲珍藏系列拍賣更多精彩拍品即將於2024年登場,敬請持續關注佳士得。
©2023佳士得內容由佳士得提供
請注意:使用及複製內容可能會涉及之其他版權問題,請直接與有關之版權擁有者聯絡。佳士得不對任何因第三方未能取得版權擁有者許可而造成的後果負法律責任。
佳士得
於1766年創立的佳士得,是享譽全球的藝術品及奢侈品拍賣翹楚,專門舉行由專家悉心策劃的現場拍賣和網上專場拍賣,並提供專屬的私人洽購服務,深受廣大藏家信賴。熱門

林澧竣專欄/低酒精、無酒精更時尚?Z 世代的酒類偏好出現什麼轉變?

大阪世博開幕倒數!星野 OMO7 推全新體驗「愛上 EXPO」

曾士昕專欄/2025年從事件、現象到趨勢 鐘錶產業始終運行著

點亮銀灰北歐哲學!Vipp「Stainless Steel.不鏽鋼」家居系列夢幻登場

咖啡世家搖身一變成藝品收藏家 Onzea-Govaerts 珍藏佳士得即將上拍
看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