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自由地詮釋藝術作品嗎? 從哲學觀點重探評論的限制與自由

本文共3073字

PAR表演藝術 文/林斯諺(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藝術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除了八大藝術,在當代的哲學討論中,甚至連動漫、電玩都囊括在內。簡單說,所謂的藝術形式(artform),其實就是創作的形式。在一般狀況下,某個創作者有意識地運用技藝或想像力產出一個作品,該產物就被稱為藝術作品。

對於藝術作品的受眾(audience)而言,所謂的詮釋作品,通常指的是去探索隱藏在作品表面之下的意義。例如,我們看完一些非主流的電影,在燈光亮起的那刻,心中可能會有疑問:這部電影到底想說什麼?影像文本中似乎有許多細節,需要我們細細思索、拼湊,而不是像大部分的商業電影,沒有深層意涵,所見即所得。超級英雄打倒反派,拯救世界,故事結束。

繪圖/詹雨樹
繪圖/詹雨樹

兩種「詮釋的自由」

很多人認為受眾有詮釋作品的絕對自由,因為「作者已死」。一旦作品完成,受眾要怎麼去解讀作品都不干作者的事。詮釋的絕對自由,簡單說,就是「我愛怎麼詮釋就怎麼詮釋」。事實上似乎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把《哈姆雷特》(Hamlet)背後的意涵理解為是孫悟空透過與妖精打架來獲得更高深的道行,然後把你的詮釋貼在社群網站上,你頂多得到許多哈哈大笑的表情符號😆😆😆,或是困惑留言,這些似乎都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你或許沒有毀謗或打人的自由,但解讀作品這件事相形之下應該是個人的事,自由自在。

但問題也就在這裡。為什麼把《哈姆雷特》理解成是孫悟空在練功,這樣的詮釋會被笑或讓人感到困惑?因為《哈姆雷特》與《西遊記》根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雖然兩部作品創作的年代很接近,並且《西遊記》出版在先,就算不去詳細考究歷史,我們也很難想像莎士比亞懂中文而且讀過《西遊記》。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哈姆雷特》的劇本中找不到任何與《西遊記》或孫悟空這個人物的相關聯結。

這說明了一點:對作品的詮釋不能是任意的。這就好像我看完《鬼滅之刃》的漫畫之後,對你說這部漫畫是要表達的是,美國隊長即使為人正直卻還是有自己的私心。這時候我的詮釋已經不只是讓你感到困惑了,你可能還會懷疑我是不是精神錯亂。

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詮釋的自由」至少有兩種意思。一種指的是受眾可以自由自在詮釋作品而不被干涉,就如同一個人可以想讀什麼書就讀什麼書,想選擇到哪一國旅行就去哪一國。然而,另一種意義指的是受眾對作品的解讀可以不限於一種,但是必須受到合理的限制。就如同前述提到關於《哈姆雷特》的詮釋,不能是完全任意的。因此,此處的「詮釋之自由」應理解為「有限制的多重詮釋性」。這個區分非常重要。很多人以「作者已死」為名,將詮釋的自由無限上綱,好像怎麼詮釋都可以,卻忽略了很多詮釋明顯不合理,甚至不相干。有鑑於此,我們在談受眾有詮釋作品之自由時,應該更精確地說這麼說:受眾對於作品的詮釋不能任意,而是必須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此限制之下,作品容許多於一個的詮釋。

評論的多元與一元

所謂的限制,究竟是什麼樣的限制?從前面《哈姆雷特》的例子來看,最直接的限制就是作品本身。如果《哈姆雷特》裡面的主角是一名叫做哈姆雷特的王子,那麼受眾的詮釋就不能奠基在一名叫做孫悟空的神猴。如果《伊卡洛斯的墜落》(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這幅16世紀的名畫裡面的內容包含一名溺水者,那麼任何主張海面上沒有溺水者的詮釋就都必須被排除。簡單說,作品本身呈現的內容會對於該作品的詮釋構成最直接的限制。主張作品可以有多於一個的恰當詮釋,這種立場通常在哲學上被稱為評論的多元論(critical pluralism)。

相對於多元論的立場自然是一元論,也就是評論的一元論(critical monism)。這種立場主張藝術作品只會有一個唯一正確的詮釋。一元論可以奠基在很多不同的宣稱。例如,如果我們考慮創作者的創作意圖,那麼似乎的確有標準答案。

著名的詮釋學者赫許(E. D. Hirsch)就說過,不同讀者針對同一作品永遠會有不同的解讀,這會讓作品詮釋這件事演變成一種「無政府狀態」,意思是說,對於作品的詮釋會陷入一種各說各話的狀況。如果對於作品的詮釋沒有所謂誰的比較好,誰的比較不好,而是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那麼路人甲對於《哈姆雷特》的詮釋只要與文本有聯結,這樣的詮釋與文學教授的詮釋也同樣可以成立。赫許認為這種無政府狀態會讓相關學科的專業性大為降低,如此一來,外文系何必開設莎士比亞的課程呢?要讓作品詮釋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能訴諸作者意圖,因為作者(通常)只有一個,但受眾成千上萬。

很多時候作者意圖很難取得或不可能取得,但這不妨礙受眾以作者意圖為目標來詮釋作品。也就是說,受眾根據作品本身來推敲作者想說什麼,即使最終無法驗證他的想法,而這似乎也是普遍的狀況。我們通常無法直接知道作者本人的創作意圖,只能透過作品來推敲,就算得出了關於作者意圖的假設,往往也無法確定這個假設是否正確。如果我們不想讓藝術相關學科陷入無政府狀態,相關訓練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從作品之中去重建作者意圖。這可能就不會是路人甲可以隨便辦到的事。

這種一元論看起來不允許什麼詮釋的自由,因為有標準答案,而受眾的目的就是去找到標準答案,或者至少試著逼近標準答案(在無法取得作者意圖的情況下)。當然,有標準答案並不意味著只要找到它,事情就結束了。假設你是一名擁護一元論者的電影評論家,就算你從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的電影《未來犯罪》(Crimes of the Future)知道導演想要透過影片來傳達對於演化論的另類解讀,你也不可能在你的評論中用隻字片語就講完這件事。你必須將這個另類解讀聯結到影像文本的諸多細節,藉此來說明作者是怎麼將一個想法具體落實在有著複雜結構的作品之中。因此一元論並不會因為沒有「自由」而導致學科專業性的喪失。在你事先知道作者意圖的情況下,如果你沒有受過相關訓練,其實並不容易去建立作者意圖與作品之間的關聯性;在你不知道作者意圖的情況下,如果你沒有受過相關訓練,那麼就像之前說的,你也不容易從作品中重構作者意圖。

一元論下的自由空間

支持一元論,並不代表完全關閉用不同眼光去解讀作品的空間。許多將一元論奠基在作者意圖之上的學者可以接受詮釋者去探究作品的特殊含意(significance)。唯一正確的詮釋關涉的是作品的意義(meaning),而不是特殊含意。假設歌手張雨生的〈口是心非〉之創作意圖是傳達愛情關係中虛假的諾言,那麼這個題旨就是該首歌曲在音樂上的意義。對支持一元論的樂評家而言,詮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上述意義找出來。

然而,特殊含意指的是在作者意圖之外,受眾對於作品的理解。以〈口是心非〉為例,就算我知道張雨生的創作意圖,這也不妨礙我去探索〈口是心非〉對我的特殊含意。也許在我聆聽這首曲子的那段時光,正好是我人生的低潮期,因為家逢變故,親人離世。因此每次聆聽這首曲子,總是會帶來那段時光的記憶與感受。對我來說,〈口是心非〉的旋律與其歌詞帶有一種命運多舛的意味,這就會變成〈口是心非〉對我的特殊含意。

一元論者並不反對受眾去探索各種不同的特殊含意。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點針對同一個作品都可能產生特殊含意,但這不代表該作品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意義。如此看來,一元論者乍看之下沒有給予受眾詮釋的自由,但卻給了理解作品不一樣的空間。

在此我並不打算爭論一元論與多元論的孰是孰非,我更希望點出的是,藝術作品的意義是什麼,不能用一句「作者已死」就無限上綱,但這也不代表作品不能與我們的生命故事產生聯結。這些細緻的區分,或許才是我們在談詮釋作品的自由時,應該要注意的細節。

※本文由《PAR表演藝術》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PAR表演藝術

創立於1992年10月的《PAR表演藝術》,由國家兩廳院發行,為華人世界唯一結合人文與表演藝術評介的期刊。自2021年1月起轉型為雙月刊,單月出刊,12月出版特刊,1年共7期。改版後的雜誌將視角拉回台灣,放眼亞洲,挖掘更多屬於表演藝術圈產業生態、幕後故事及更多有趣的專業門道,讓您貼近表演藝術的台前與幕後。

相關

news image

管風琴嚇人嗎? 巴赫D小調觸技與賦格的「魔力」何來?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專家指南: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By 佳士得
news image

宋瓷收藏

By 佳士得
news image

策展聚焦藝術家素描創作、跨度四十年藝術軌跡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大型個展首度來台

By 非池中藝術網
news image

織造光影、敘事玻璃藝術 富貴三義美術館「光跡」展再續當代工藝美學

By 非池中藝術網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純粹跑車靈魂、專為駕馭而生!全新 Aston Martin Vantage 正式發表

news image

強強聯手!佐藤伸一攜手葡萄酒藏家陳泰銘與當代建築大師隈研吾 打造夢幻餐廳 Blanc

news image

林澧竣專欄/舊世界與新世界 葡萄酒風味持續變動

news image

F1 賽車迷注意!車神舒馬克珍藏腕表佳士得5月上拍 4月下旬登台預展

news image

住客限定!虹夕諾雅 谷關推全新「翠樂」春夏會席料理 體驗舌尖的盛夏滋味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