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ier百樣玲瓏 探索與女性親密關係

提要

4月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4主題訴說百年故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呈獻「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圖/卡地亞提供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呈獻「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圖/卡地亞提供

本文共1250字

聯合報 記者孫曼/專題報導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自2023年4月14日至8月14日隆重呈獻特別展覽「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為全球首次以女性在卡地亞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與影響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將展出約300件卡地亞藝術珍品,透過19世紀至今的珠寶、鐘錶、珍寶、配飾及文獻,探索女性與珠寶之間的密切關係和故事,觀眾亦能從不同時代風格裝飾藝術品的演進,窺見現東方藝術以及世界各地藝術對卡地亞在風格、紋飾、材料和工藝方面的啟發。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港元成立。圖/卡地亞提供

從皇室到新現代女性 打破男性主導珠寶業

展覽將按主題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皇室與貴族女性:優雅與名望」展示皇室及貴族女性在19世紀卡地亞發展初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部分「女性新姿:打破傳統」介紹卡地亞珠寶設計在女性解放潮流的背景下創作的新風格珠寶;第三部分「好奇尚異:跨文化靈感」探索東方和世界藝術如何激發卡地亞的創作靈感,以滿足人們對新事物的渴求;最後一部分「非凡女性:璀璨新傳奇」則聚焦卡地亞珠寶與現代女性之間的密切關係,展出的珍品來自多位深具影響力的女性的珍藏,包括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著名演員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等。

展品之一為1907年卡地亞巴黎為拿破崙家族的瑪麗波拿巴公主訂製的鉑金鑽石天然珍珠...
展品之一為1907年卡地亞巴黎為拿破崙家族的瑪麗波拿巴公主訂製的鉑金鑽石天然珍珠冠冕。圖/卡地亞提供

卡地亞巴黎1934年為美國名媛芭芭拉赫頓訂製的翡翠項鍊。圖/卡地亞提供
卡地亞巴黎1934年為美國名媛芭芭拉赫頓訂製的翡翠項鍊。圖/卡地亞提供

卡地亞巴黎於1956年為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製作的訂婚戒指。圖/卡地亞提供
卡地亞巴黎於1956年為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製作的訂婚戒指。圖/卡地亞提供

參觀者將從透過這些珠寶展品認識眾多歷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傳奇女子,包括現代珠寶界的革命性人物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在20世紀初由男性主導的社會和保守的珠寶產業中,她獲卡地亞第三代掌舵人路易卡地亞聘用,於1933年成為卡地亞首位女性創意總監。

1949年她為溫莎公爵夫人設計製作的立體美洲豹胸針,不僅是首個以3D立體姿態盤據珠寶上的美洲豹,這隻栩栩如生的貓科動物,象徵力量、勇氣及自主,從此成為了卡地亞的標誌性圖案,更成為貞杜桑鼓勵女性追求勇敢堅定和獨立自由的象徵,讓珠寶不但增強女性的外在美,還能體現女性的個性與精神。

太極紋飾、雙龍戲珠 來自中華藝術的啟發

此次展出也能從精選展品中看見中華藝術對卡地亞珠寶在設計風格、圖案、選材與工藝方面的啟發,例如卡地亞於、1919年製作其歷史上第一件帶道家太極紋飾「陰陽」的鍊墜;時裝行業的首批女設計師之一珍妮派昆(Jeanne Paquin)於1920年獲贈飾有東方傳統紋樣「雙龍戲珠」的卡地亞胸針;1928年品牌依照路易卡地亞與夫人曾收藏的一件清代康熙五彩庭院仕女圖瓷盤製作了含中國風格化妝盒;以及當時叱吒全球上流社會的美國社交與時尚界名媛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於1933年結婚時獲贈的卡地亞項鍊,所用的翡翠正是東方人喜愛的名貴寶石。

展品之一中國風格化妝盒,由卡地亞巴黎1928年製作,金、鉑金、螺鈿、珊瑚、藍寶石...
展品之一中國風格化妝盒,由卡地亞巴黎1928年製作,金、鉑金、螺鈿、珊瑚、藍寶石、綠松石、縞瑪瑙、東陵玉、玉、綠色螢石、祖母綠、鑽石、黑色琺瑯。圖/卡地亞提供

展品之一為一件1927年卡地亞巴黎製作的埃及風格自鳴鐘,金、鍍銀、螺鈿、珊瑚、青...
展品之一為一件1927年卡地亞巴黎製作的埃及風格自鳴鐘,金、鍍銀、螺鈿、珊瑚、青金石、祖母綠、紅玉髓和琺瑯。圖/卡地亞提供

卡地亞典藏系列凝聚東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時見證社會時尚潮流的變遷。在過去30多年,卡地亞典藏系列曾在逾30家全球頂尖的文化展覽機構展出,當中包括2012年於台北故宮、2009年和2019年兩度於北京故宮展出。為配合於8號展廳開幕的這個特展,香港故宮博物館也將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包括學術講座、專題電影放映、演藝活動及藝術工作坊,並在卡地亞贊助之下,為弱勢社群人士提供5,000張免費入場門票。

相關

news image

除了純飲 威士忌還可以這樣喝

By 羅芙奧藝術集團
news image

「一樣不一樣?我的身體是座博物館」 桃美館以藝術共融啟發兒童覺察差異及肯認自我

By 非池中藝術網
news image

藝術的自由到底涉及哪些東西? 反思藝術的「預設」 打開更有趣的世代

By PAR表演藝術
news image

當輝煌壯麗的「維爾特」對上8把強而有力的「波吉」 精彩競演戲碼即將震撼高雄衛武營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以文生樂 AI 作曲再進化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把家開著跑!露營旅遊新型態 開著福斯商旅 Caddy California 車宿輕旅行去

news image

「不能丟西班牙本店的臉!」一家從未在海外展店的星級餐廳 慕舍董座是如何引進台灣更晉升米其林二星?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