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職感心教練/即時反饋 拓展能力邊界

本文共850字

經濟日報 張子謙(科技公司專案管理部門處長、實習企業教練)

因設計驗證發現一項缺失,專案經理直接要求負責的工程師以A分析法找出設計缺陷。然而,工程師的主管認為B分析法才是比較適當的工具,雙方各執一詞,沒有共識。

找出造成缺陷的根本原因迫在眉睫,作為專案經理,理應讓專案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專長,協助他們排除眼前的障礙,共同為達成專案的目標一起做出貢獻。但專案經理想要干涉他們,卻又在辯論後無法達成共識,索性撒手不管地說:「這是你們的專業,不應該由我告訴你們該如何做…」

經了解狀況之後,除了請他尊重專業之外,並好奇地問:「分析的工具有其適用的場合,用對地方才能事半功倍。是什麼原因讓你認為A分析法是合適的呢?」我以為他能提出所持的論點來證明,沒想到他卻自信滿滿地回答:「本來就是啊。」

在《論語.為政》篇中提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具有真才實學又謙虛的人,遇上超出專業領域的問題時,不會選擇保持沉默,也不會隨意發言;相反的,他們會坦誠地承認自己的無知。但要能清楚掌握與辨識出自己的「能力邊界(Capability Boundary)」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能力邊界」是指一個實體(組織、個人或系統)在特定領域或活動中的專業、技術或能力的極限。大多數人難以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邊界,因此需要透過他人適時提點和反饋,才能更清晰地界定。

我意識到他自以為知道,實際上卻存在誤解,自然就沒有想要再進一步了解的空間,而這正是學習的絕佳時機。可以通過主管的示範行為來鼓勵他們做出改變,但得先看員工的個性,因為每個人對於反饋和改變的接受方式都有所不同,對於那些不太願意在公眾場合承認錯誤的人,私下提供建議和協助可能更有效。

尤其在工作繁忙時給予「即時且具體的反饋」,是一項迅速且專注的做法。於是我便提供實際分析案例以及學術論文供他參考,以支持我的觀點,並幫助他更清楚地理解問題所在。

改變員工學習的態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一定會立刻產生效果。關鍵在於主管對於員工的了解程度,若能依其個性與才能加以引導,適時給予具體的反饋,持續提供支持和機會,如此才能逐步擴展他們的能力邊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四大方向 找出風險地雷
下一篇
行銷策略/做感覺…黏住消費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