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連鎖效應/三個數字 看見企業衰敗

辦公室示意圖。Pixabay
辦公室示意圖。Pixabay

本文共1032字

經濟日報 李培芬(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

某公司營收連三年成長20%, 但獲利卻節節下降,近年甚至出現虧損,為何營收成長卻保不住獲利呢?

關鍵在於公司績效考核只側重在營收,於是營運部門拼命衝刺營收,折扣、促銷、預購優惠…,活動一波接一波,本來毛利就不高,經不起一再的低價促銷,終於落得虧損的窘境。

營收成長獲利卻下降,這是典型的虛胖成長,營收、獲利與成本,這三個數字息息相關,放大某一個數字,都會造成失衡的結果。且看以下三個案例。

【案例一】某女裝連鎖通路,由於慣性採取換季折扣促銷,單品毛利雖高達80%,但由於換季最低折扣三折,會員再九折,正價至五折期都乏人問津,只好增加單品件數,以增加銷量,造成三折仍尺碼齊全,會員時有撞衫,雙重惡性循環的結果,打折打到骨折,公司資金周轉不靈,倒閉收場。

【案例二】餐飲名店重視利潤,每道菜品要求毛利在70%以上,但裝潢氛圍和服務素質卻不注重,十多年不翻新,號稱老店;服務夥伴更是會當著顧客的面鬥嘴,最致命的是主廚只顧守住毛利,卻未兼顧出菜的品質,隨著原物料成本上升,菜量愈出愈少,顧客也愈來愈少,最後還爆出了股東糾紛,只好黯然熄燈。

【案例三】某大陸美容連鎖店上門諮詢,只想放大規模,量化招收加盟,總部低度控管,各店經營自行運作,總部主要收入就是加盟和培訓費,問他何不強化供貨營運?回應因加盟店都想省成本,店內使用的課程產品愈便宜愈好,老闆甚至說供貨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但產品用在客人身上點滴在心,留不住顧客成為企業最大的硬傷。

回到開頭這家營收虛胖公司,營運部連三年都發出達成獎金,但公司卻危在旦夕,分析數字更是怵目驚心,三個數字看見關鍵所在:

一、毛利、淨利直直落:營運部門為了達成營收考核績效,串聯行銷部門不斷地做促銷活動,降價折扣、買一送一…全部都來,直接壓縮了銷售毛利,加上隨著營業額放大,總部人事成本增加了25%,公司淨利也隨之衰退。

二、未聚焦明星商品:對應原物料上漲,公司研發部門持續開發高毛利商品,部分新品上市人氣不錯,卻未乘勝追擊,又再推出新品,稀釋消費注意力,營運未對應商品ABC分析,營運失焦,明星商品被埋沒。金牛商品利潤隨物料成本上升反而日漸下降。

三、只上不下,競爭力流失:商品總數未控管,只上架不下架的結果,是商品競爭力的流失,且門市須置備的商品數量增加,又形成商品管理的問題,結業廢棄的損耗量上升,直接衝擊門市獲利。

經營數字是真實的,但絕不能只看其中一兩個數字,數字必須相互勾稽,才能體現企業經營的真實情況,若只看一兩個數字,那麼利潤永遠比營收更為重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四大方向 找出風險地雷
下一篇
行銷策略/做感覺…黏住消費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