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古書今贏/知人才能用對人

本文共1029字

經濟日報 劉順杰(易群企管資深顧問)

春秋時代齊國的宰相晏嬰,有著卓越的治國和外交能力,常能苦民所苦,《墨子內篇雜第五》記載:有個名叫北郭騷的人,靠著自己的力量奉養父母,因為收入微薄,實在過不下去,只好向晏嬰求助,晏嬰看出他是個有能力的人,於是在金錢和糧食上都給了很大的幫助。

北郭騷這個人很特別,只拿走糧食,退還金錢;沒多久晏嬰遭到齊景公猜忌,不得不出走。

出發前大概想聽聽北郭騷的意見,不料北郭騷未表態,讓他感到非常心寒,覺得自己當初看錯人,才會落到臨難沒人幫的下場。

等晏嬰一離開,北郭騷向好友表示,自己身受晏嬰大恩,打算以身殉難,於是兩人帶著劍和竹盒準備進宮,守門人不願意放行,北郭騷只好請守門人傳話:「晏子是天下的賢能之人,現在離開齊國,齊國一定會被他國侵犯,與其看國家被侵犯,不如死了,請您將我的頭拿進去,來為晏子辯白。」

所謂物以類聚,朋友按照交代,將北郭騷的頭顱放進竹盒內後,告訴守門人「我的朋友為國而死,我也要為他死。」後退數步也自刎殉難,守門人目睹慘況,驚慌之下通報齊王,景公聽了悔不當初,親自快車在邊境追回晏嬰。

晏嬰在事後知道這件事,感嘆說:「今天被迫出走,(真是罪有應得)不能怪別人,因為自己真的太不了解人,誤會了北郭騷。」

朋友T想要晉升某人當大主管,又擔心另一位不服氣暗中掣肘,問我的看法,他所說的人,雖然略有了解,卻不想直接表示意見。

因為沒給建議,他又表示想私下找幾位同仁問意見,我只好說:「你問的對象是基層人員,聽起來像是讓下位的人來決定上位的事。」

他解釋:「我不會聽他們的。」我笑說:「既然不會聽他們的,你又何必問?多問只是引起猜測和煩惱,而且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和顧忌,說錯話只是自討沒趣。就算願意回答,恐怕也是按照你要的答案來回答。」

對人選怎麼判斷呢?《墨子.魯問》魯君曾經問墨子:「我有兩個兒子,一位好學,另一個樂施,你認為誰比較好?」

墨子告訴魯君:「釣魚和捕鼠的人,都會用香餌來誘捕,但是他們不是真的喜歡魚和老鼠,想要知道誰比較好,得看這個人做事的動機和目的。」

在《論語.為政》中也提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從多方面深入了解一個人做事的動機、觀察這個人對待和他相關人員和不相關人員的言行態度以及做事的方式,以及事情成功和失敗的前後行為態度變化,大致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真偽,不容易遭到矇騙。

好的人總是謙沖淡默,容易被忽略,不好的人善於窺探難防備。想辦好事,一定要先知人用對人,平常就願意花心思認識員工的領導者,不會辜負誤會好的人,不好的人自然不會來也不敢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四大方向 找出風險地雷
下一篇
行銷策略/做感覺…黏住消費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