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不買包包珠寶,就喜歡買房!知名模特兒工作10年30歲財富自由:早就看懂窮人、富人的消費差別

提要

有錢人的生活和你想的不一樣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4420字

春天出版 作者:李寧子(栗子拿鐵)

「想成為有錢人,就需要觀察學習有錢人的行為。」聽到這句話,你腦海中出現的「有錢人的行為」是什麼?開名車,住豪宅,每天出入高檔場所,每天吃著山珍海味?這麼想其實很正常,因為這就是社會給我們營造出的有錢人的生活方式,但這樣的關於有錢人的印象,卻害了不少人,讓很多人以為,要想變有錢,就要模仿有錢人闊手闊腳的生活方式,只有透過花錢買來這樣奢侈的生活方式,才能走進有錢人的圈子。

但其實真正白手起家的有錢人,他們的生活並不會如我們想像中那麼奢靡。

臉書的創始人祖克柏常年穿著一件普通的白T恤、牛仔褲和拖鞋,僅僅開著3萬美元的大眾汽車。

谷歌的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表示自己不喜歡花錢,他吃飯從不剩飯,買東西時也非常關注價格。

艾瑞斯塔網路公司創始人、谷歌早期投資者之一大衛.切瑞頓,擁有30億美元的淨資產,到現在仍開著1986年的大眾汽車,住著30年前的房子,甚至自己修剪頭髮。

美國著名的輕部落格網站Tumblr創始人大衛.卡普淨資產至少2億美元,但他過著簡單的生活,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沒有過多的衣物,我一直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把家裡塞得滿滿的?」

白手起家的富豪的節儉程度是不是超出你的想像?不妨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一個不是靠繼承,而是靠自己白手起家勤儉致富的人,平時生活量入為出,你覺得這樣的消費習慣是他在變富之前就有的,還是變富之後才養成的?

很顯然,一個人在有錢的時候還是過著適度節儉的生活,大多是他們在變富之前就是如此。並且,有這樣好的消費習慣,也是他們能夠白手起家變有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他們要讓自己的收入持續大於支出,才有更多的錢可以作為本金去投資、創業,所以他們願意在一定程度上犧牲生活品質,提早存到第一桶金。

人都是有欲望的,因為貪婪,所以要賺錢滿足物欲,胃口會越來越大,想要的會越來越多。窮人要消費,富人也要消費,但窮人和富人消費有什麼區別?

舉個例子。我見過一些超級富婆,隨便逛個街消費幾十萬的東西很正常,因為這相對於她們的金融資產、世界各地房產等收入來說只是很小一部分。但也有很多剛畢業的女生,為了買一個名牌包省吃儉用兩三個月,結果揹著擠捷運又怕弄壞了包。

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消費的區別:富人不用考慮消費對自己財務狀況造成的影響,窮人反而反其道行之,透過購買奢侈品等來營造自己擁有巨大購買力的假象。

換句話說,窮人忙於使收支平衡,中產階級願為自己增加負債,富人樂於為自己購買資產。

什麼是資產,什麼又是負債?《富爸爸窮爸爸》裡給出了非常簡單明瞭的定義: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兜裡的東西,比如能收租的房子、能產生收益的基金、能增值的企業股票、能帶來版稅的圖書或音樂等,再比如你在網路上創作的能夠產生價值的文章、視頻、課程等,也都是資產。而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兜裡拿走的東西,比如買來就開始貶值的新車、不停需要維護的名牌包,還有一張又一張的信用卡帳單等。

同樣都要消費,觀察一下身邊的窮人和富人,你會發現他們的現金流路徑完全不同。窮人拿到收入後,就立刻用來消費,刷爆信用卡、清空購物車,購入大量「負債」;富人卻不一樣,他們拿到錢會先用來購買資產,例如買基金、股票,或是存錢買房,再用資產產生的錢去進行犒賞自己的娛樂性消費。

窮人沒有資產,自以為買了包就是好的投資,殊不知買回的都是負債。有錢人當然也買化妝品包包,但那是建立在他們擁有的資產基礎上,用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進行娛樂消費。

那富人是怎麼理解奢侈品的呢?

其實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裡,作者的一個觀點使我印象特別深。他說購買奢侈品,應該是對投資的一種獎勵。他舉了自己太太的例子,說她很早就想買一輛豪華轎車,最後她也確實買了,但她不是用薪水或者貸款買的,而是靠她投資房地產賺的錢買的。為了買這輛車,他太太等了四年。

反過來看現在很多女孩子,為了買包包,不僅把薪水都花光了,還會貸款分期購買。這樣一來,每個月的薪水,扣掉借款之後所剩無幾,那麼她就永遠無法積累資產,就永遠是一個揹著名牌包包的窮人。而富人呢,利用投資賺來的錢買包包,剩餘的資產還在不斷增長,過了一年,又賺了一個包包回來,這樣一來他會越買越有錢。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作者也在書裡說,那些能給子孫留下財產的人以及那些能夠長期富有的人,都是先積累資產,再去購買奢侈品。而窮人和中產階級卻是在用他們的血汗錢以及本該留給子孫的遺產來購買奢侈品。所以稍微聰明一點的人在花錢順序上都應該是,把衣食住行這些需求放在第一位,接下來再拿多餘的錢來積累資產,最後才是根據資產的收益來買奢侈品。這樣才是可持續的、真正的富人,生活品質也會越來越高。

之所以會有這樣不同的消費方式,本質上是因為窮人喜歡及時享樂,而富人懂得延遲滿足。

說到延遲滿足,不得不提到心理學上非常知名的「棉花糖實驗」。

20世紀60年代末,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米切爾做了一個「棉花糖實驗」,一群5歲左右的孩子被邀請到史丹佛大學做這個實驗。每個人面前的桌子上都有一塊棉花糖,並被告知:你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你們現在就可以吃掉這塊棉花糖。第二個選擇是,我現在出去辦點事,等我15分鐘,當我回來後,你們可以得到兩塊棉花糖。在我出去期間,如果你們等得不耐煩,可以搖桌子上的鈴,我會立刻返回,但你們就只能得到一塊棉花糖。

只要等待15分鐘就可以再得到一塊棉花糖,聽起來很簡單也很值得,但對於5歲的孩子而言,這15分鐘的等待簡直太難了。多數孩子都無法抗拒眼前的誘惑,連短短3分鐘也等待不下去,不假思索,立刻就吃掉了棉花糖。只有大約30%的孩子,成功等上了15分鐘,所以他們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獎勵。

十幾年後,米切爾給所有參加過棉花糖實驗的653名孩子的父母和老師發去了調查問卷,詢問了他們的許多情況,包括制定計畫、做長期打算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同學相處的情況以及他們的SAT(美國大學標準入學考試,類似於中國高考)分數等。調查結果顯示,那些通過實驗的孩子,也就是那些能得到兩塊糖的孩子,在長大後也更加成功。

「月光」「過度消費,永遠都有還不了的債務」,窮人之所以會有這些財務困境,往往都是沒有培養起延遲滿足的理念。延遲滿足,其實就是延期滿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

如果你今天想買一樣很貴重、但又不是必需的東西,例如出國旅遊、購買奢侈品或是換一支最新款的手機,你需要先忍住,把錢先拿去放在一個可以幫你賺錢的地方,也就是購入資產。等你的錢幫你賺錢之後,再用多出來的錢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欲望,說到底,它其實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你必須很努力,也必須很有耐心。

我一個朋友的姊姊曾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模特兒。我朋友總跟我說,她姊姊很奇怪,雖然在時尚行業工作,但從不買奢侈品,也不買珠寶,就喜歡買房。模特兒的職業生涯不算長,競爭也很激烈,朋友的姊姊30歲之後就開始逐漸淡出模特兒圈,但她工作的10年裡賺的錢,已經全部換成了北京和世界各地的房產。現在光是靠著房租收入,就已經過上了很多人夢想的生活,想買多少珠寶奢侈品也都不在話下。很多和她一同出道的模特兒,有比她出名的,卻少有比她富有的。她的消費方式,直接決定了她能跨越階層,成為富人。

我自己剛開始工作的一兩年,完全沒有延遲滿足的概念。每年都會出國玩一次,買一兩個精品包,辦上幾張昂貴的健身卡和美容卡。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聽一個關係很好的大學同學說,她在上海買房了—雖然省吃儉用只買得起一間郊區的「老破小」,但也是自己的房子,終於不用再擔心和房東鬧矛盾、被掃地出門。

當時的我還覺得買房彷彿離我非常遙遠,沒有想到同樣的年齡、同樣的工作時間,我同學賺的錢已經換成了一間還在不斷升值的上海的房子。我回家看著一屋子已經不再喜歡的衣服包包,下決心要開始學會延遲滿足。

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再購買過奢侈品,也沒有再去進行奢華的旅行。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大概四五年前,戴森吹風機突然特別風靡,到處都在推薦這款秒殺其他同類產品的高檔吹風機。如果是以前的我,3000多元的吹風機肯定說買就買了,畢竟大家都說這是精緻女孩的標配。但是想到延遲滿足的概念,我忍住了購買的衝動,想想自己用著的索尼吹風機好好的也沒壞,不如等到有了被動收入再換新的,於是我把它和其他我喜歡的東西、想去的地方都一起寫在了我的心願清單上,讓它們變成我努力的目標。

然後我開始強迫自己存錢、學習理財,終於在3年後,透過貸款在我老家重慶買了一間中古小套房。房子雖然很小,但位置還不錯。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生活工作,於是房子買來之後我就立刻找仲介租了出去,每月收租2000元,一年下來的房租,剛好夠我出國玩一趟,順便買一個喜歡的包。收到第一個季度的房租後,我終於買來了這個我心儀已久的戴森吹風機—遲到了3年,但最終沒有缺席,並且作為我達成自己的一個小目標的獎勵,又多了一重意義。

可能會有人覺得,買支吹風機而已,又不是買不起,真的有必要拖這麼久嗎?高級的吹風機雖然吸引人,但並不是生活必需品,在收入來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先順序需要放到最低。兩三千塊錢本身看似不多,但如果省下這筆錢,可以用來做的投資卻很多,優先順序都比「享受型消費」要高。

延遲滿足聽起來容易,但執行的過程無疑是相對痛苦的,它很考驗人的定力。誰不喜歡享受呢?但當你急著享受的時候,要知道你花的錢,可能剝奪了你未來10年的機會成本。

如果我當時沒有選擇把存款用來付房子的頭期款,而是隨便去消費,那這些錢花掉了也就花掉了。但當我戰勝了自己要立刻擁有某件東西的欲望、選擇把錢先換成資產,我就擁有了源源不斷的被動收入現金流。隨著時間推移,資產本身的價值和產生的收入也會逐漸增加,我每年都可以用它們來犒賞自己。

這樣想想,是不是很想乘坐時光機回到10年前,讓那時候的自己開始存錢?

享受不是不可以,而是要有限度。當你覺得自己很需要慶祝、犒賞自己的時候,暫停一下,把這個想法留到下個月甚至年底,而不是說「我今天工作好辛苦,下班一定要買個包獎勵自己」。這筆錢,你完全可以存起來,拿去理財,等產生了收益,再滿足自己。短暫的忍耐之後,你收穫的快樂和滿足是更長久的。

所以,理財並不是主張大家不消費,也不是說完全不能買奢侈品,而是先存錢買資產,再用資產產生的收益去消費。當你看著身邊的人開著豪車、放假到處玩,而自己還在擠捷運的時候,忍一忍,給自己一點積極的心理暗示。購物只能獲得當下的滿足感,而把資金用來投資、購入資產,為的是讓自己不用一輩子都辛苦工作,逐漸擁有選擇的權利。

本文摘自春天出版社出版《為什麼你學不會理財:10個理財的底層邏輯,助你邁向財務自由》

作者:李寧子(栗子拿鐵)

知名財經博主、新浪財經簽約視頻創作者、『栗子的財富』俱樂部創始人,公眾號、微博、小紅書帳號『栗子拿錢』主理人。

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研究所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 曾獲遨入駐矽谷知名創業孵化器,並獲得一線創投機構千萬投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每天都在這片園地享受春天的洗禮

上一篇
賺再多錢也沒自由?他白手起家身價逾億戳破高薪族盲點「時間花在工作報酬,而非打造人生財富」
下一篇
要選黃金ETF還是黃金存摺?達人介紹5種黃金投資方式:抗通膨,保值還能避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