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製鐘家族的千年故事

Pasquale(左)、Armando(右)兄弟,是Marinelli製鐘家族的第26代傳人。 ©PONTIFICAL MARINELLI BELL FOUNDRY
Pasquale(左)、Armando(右)兄弟,是Marinelli製鐘家族的第26代傳人。 ©PONTIFICAL MARINELLI BELL FOUNDRY

本文共2358字

MUZIK閱聽古典樂 文/MUZIK編輯部

「雙手不只可以用來打字和發短信,還可以創造。」義大利鑄鐘工Pasquale和他的兄弟Armando,是Marinelli手工製鐘家族的第26代傳人——該家族製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超過千年——他們將滾燙的液態金屬倒入精心設計的模具中,在熾熱的炭火前努力工作,憑藉著千年的知識,讓來自中世紀的鐘聲傳遍世界。

這樣富歷史性的工作,自然是在一個叫做Agnone的古老小鎮完成的。此地坐落於義大利莫利塞(Molise)南部地區偏僻崎嶇的寧靜山谷之中,青翠的山丘像波浪般相互延伸,乾草捆像金色的雨點點綴著大地。而他們家的Pontifical Marinelli鑄鐘廠——是義大利、也是全球最古老的家族經營企業之一——就佇立在鎮中的一個突岩頂上。

對該地本篤會修道院的考古活動顯示,Marinelli的工藝或許起自9世紀;不過就已知的紀錄來看,最晚自11世紀起,也就是西元1000年左右,他們的先祖Nicodemo Marinelli就已經在以手工製造青銅鐘、鈴,據說這也是鐘與鈴在社會上佔有更加重要地位的一個時期,Pasquale說明:「鐘、鈴是第一種大眾媒體。它們宣告了一天中的重要時刻:召喚人們上班、吃午飯、下班回家。它們是一種告知時間、警告人們的方式。」

這個鑄鐘廠和它的工匠,在歷史上其實都是流動的,根據需求在各地製造鐘鈴。進入二十世紀以後,該廠作為一家古老的企業,於1924年獲得教宗庇護十一世頒發的專利,但也歷經了許多艱難,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軍隊就沒收了家族的許多歷史鐘鈴,並將它們熔化重製為彈殼,幸而Pasquale和Armando的祖父把一些最重要的鐘、鈴埋在地下,戰後才得找回。1950年,該廠又遭祝融,幾個世紀以來的許多歷史檔案付之一炬,他們也被迫搬遷到城市邊緣的一個19世紀穀倉——在這裡,陽光透過小而高的窗戶照亮鐘鑄廠,還有類似卡拉瓦喬式的明暗效果——至今依然。

1950年代的Marinelli鑄鐘廠一景。 ©PONTIFICAL MARIN...
1950年代的Marinelli鑄鐘廠一景。 ©PONTIFICAL MARINELLI BELL FOUNDRY

Armando在1981年接管廠子,父親Ettore突然去世後,他決定只在廠內製造鐘鈴,再藉著新的運輸技術把產品送往各地。世事變遷之中,Marinellis一直都在靜靜地製作他們的鐘鈴,一邊適應世界的變化,一邊堅守自己的常規,而人們也仍然可以聞到鐘鑄廠內彌漫著黏土和蠟的氣味、聽到錘子敲打新鐘的聲音,交織出迴盪的交響曲。

Ettore Marinelli將熱蠟澆上鋅板。 ©PONTIFICAL MAR...
Ettore Marinelli將熱蠟澆上鋅板。 ©PONTIFICAL MARINELLI BELL FOUNDRY

Marinelli的鐘是由三個套在一起的杯子製成,有點像俄羅斯套娃。第一個杯子被稱為「靈魂」,是用鐵絲把磚塊碎片綁在一起、用於塑造鐘內空間的模具。然後在這上面塗上一層厚厚的黏土,再來是蠟,然後再塗上更多的黏土,製成第二個杯子「假鐘」——顧名思義,這第二個杯子最終將被銷毀、以便做出青銅成品——將灼熱的煤炭倒入這兩個結構內部、烘烤黏土,蠟就會從內部熔出,再進行關鍵步驟、把手繪蠟模具鑄在假鐘的外部。

運用黏土和蠟,將手繪圖樣做成模具,澆入的銅溶液冷卻凝固後,就成為鐘上的紋飾。 ©...
運用黏土和蠟,將手繪圖樣做成模具,澆入的銅溶液冷卻凝固後,就成為鐘上的紋飾。 ©PONTIFICAL MARINELLI BELL FOUNDRY

家族中的幾乎每個人都參與製鐘的裝飾過程,但這道鑄模具的工序,主要由Armando31歲的兒子Ettore Marinelli來完成。他是第27代工匠中的一員,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青銅雕塑家,主要在藝術家大廳工作,那裡的牆上掛滿了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鋅模具,上面雕刻著字母、數位和造型,就像銀色的常春藤,Ettore自言:「我幾乎是在鐘鑄廠出生的,三歲時已經開始捏黏土了。」

在「靈魂」和「假鐘」上覆蓋更多黏土,就造出最後一個被稱為「外套」的杯子。乾燥後,帶有蠟設計圖案的外套被抬起,假鐘則被錘子打碎。此時便可把加熱到1200度的青銅倒入只有外套和靈魂的模具裡,並由一位神父以聖水為此祝福。待合金硬化後,外套也被錘子打碎,青銅鐘即脫殼而出,再被打拋到閃閃發光。

Pasquale覺得:「這是一份真正不會讓我感到無聊的工作,從放在辦公桌上最小的鐘鈴,到2000年的那個千禧大鐘,個個都很重要,我為它們感到驕傲。」

2000年千禧鐘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由莫利塞地區委託製作,重達11000磅,周長20英尺,高8英尺,製作成本超過2100萬歐元,此鐘贈予教皇若望.保祿二世,現置於羅馬梵蒂岡花園,Armando解釋:「除了尺寸與鐘上講述千禧故事的圖紋,該鐘本身也是一個令人自豪的象徵,因為它說著莫利塞、Agnone和Marinelli家族的故事。」

©PONTIFICAL MARINELLI BELL FOUNDRY
©PONTIFICAL MARINELLI BELL FOUNDRY

Marinelli鑄鐘廠主要為教堂製鐘,根據大小和工藝水準,每個產品的價格可以輕鬆上看數十萬歐元。他們還按要求製作私人和慶典用鐘,比如最近為慶祝義大利統一152周年而製作的一個袖珍鐘鈴,該物於2023年5月在日本舉行的G7峰會期間,贈送給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全球各地幾乎都能找到大大小小、出自Marinelli之手的各種鐘/鈴,雖然Agnone處於義大利相對偏僻而被忽視的位置,但Marinelli的產品確保了Agnone的一部分散落在世界地圖上、包括他們的中世紀祖先完全不會知道的地區或國家在內。

不過這個擴張可能還未到盡頭——Armando就說,自己正在尋找願意把鐘送上月球的人呢!

相較於使用現代標準化方法生產的鐘鑄廠,Marinellis循古法製作、每次至少要花四個月的漫長製程,就成了競爭時的一大罩門、每年產量只有四十左右,所以他們只能把優勢建立在真正理解手工工藝價值的客戶,還有與其建立親密的關係之上。除了製造,該廠也於2000年創立博物館,讓人能親眼看到鑄於西元一千年、跨越多代而來的家族珍藏,如今館內每年接待四萬餘訪客,雖無法與知名大型藏館相比,但已是他們多元化收入來源的一大成功。

1950年代(上)與2020年代(下)的鑄鐘方法,都承襲中世紀的傳統、並無二致。...
1950年代(上)與2020年代(下)的鑄鐘方法,都承襲中世紀的傳統、並無二致。 ©PONTIFICAL MARINELLI BELL FOUNDRY

儘管面臨生存威脅,但Pasquale相信,只要人們繼續珍視用心製作的產品,家族的生意就會像過去的10個世紀一樣蓬勃發展:「做一名工匠,是過一種艱辛的、犧牲的生活,但也美麗、滿足……鑄鐘廠就是我跳動的心,也是我的精華所在。」

※本文由《MUZIK閱聽古典樂》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UZIK閱聽古典樂

2006年10月,《MUZIK》第1期上市,13多年來,為華語書市中唯一的古典音樂專門雜誌。2020年3月,《MUZIK》走過149期後,轉以專注線上內容,以更快速與即時的方式,與全世界的樂迷分享古典音樂的美好!

相關

news image

工具,還是對手?人工智慧與表演藝術的探索與角力

By PAR表演藝術
news image

我,「機器人」:劇場文本敘事如何想像 AI 與人機關係?

By PAR表演藝術
news image

英國唱片協會首度採取法律行動 對抗已可亂真的深偽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F1 賽車迷注意!車神舒馬克珍藏腕表佳士得5月上拍 4月下旬登台預展

news image

張維中專欄/日本,紙張文化的份量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嶄新設計結合尖端科技配備 全新改款 New Range Rover Evoque 定義現代奢華新格局

news image

更科技、更豪華、CP值更高!全新改款 NISSAN ALL NEW SENTRA 升級有得瞧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