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還是未來?AI 帶給樂壇的七種可能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本文共1899字

MUZIK閱聽古典樂 文/MUZIK編輯部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興起,讓各行各業都面臨新的挑戰,近來ChatGPT的爆紅,更令這樣的危機感迫在眉睫。不過也有人認為,危機不但就是轉機,還可能反而是推動進步的助力—— Global News評論人Alan Cross就以音樂產業過去的變革歷史為鑑,提出AI或可帶來的七大利多——反向思考一下,所謂的洪水猛獸,搞不好其實是最佳助攻呢。

Cross首先回顧了1982年Barry Manilow巡迴演出時,因為負擔不了整個管弦樂團隨行的費用,便改以兩人操作合成器,來取代傳統的器樂,結果引得音樂家聯盟大為光火、怒籲取締的往事;無獨有偶,當時音樂人們正在探索「取樣的藝術」,也就是精準地取用舊歌的某些段落來創作新曲,同樣也招致「創造已死」、「未來將葬送於回收之聲」一類的怨言。

然而不論反對聲浪多大,事實是,只待授權等法律問題解決,新世代音樂人很快就運用新科技,一舉拓展了流行音樂的深度與廣度。

而當電子鼓機(drum machine)進入市場時,鼓手們的想法倒是非常「開明」、覺得自己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豈料真人上場的表演卻依然受到歡迎、絲毫沒有退燒,原來新科技這一回只是用來補足人類無法演奏的節奏與聲音、成了輔助角色,結果倒是催生了新的行當,讓操作這套系統的編程師(drum programmer)應運而生。

上述故事的結局,不論純屬意料之內,抑或竟在意料之外,Cross想表達的是:每當科技進步、帶來變革,都是勢不可違,某些人的負評或反對終歸只是狗吠火車。如今,我們面對AI衝擊,儘管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製造音樂,尚有版權方面的法律問題,作品也沒少被音樂人大加非議,但可以預見的是,AI既已出現,就絕不會從樂壇平白消失,與其繼續無謂的對抗,還不如轉念,看看它能從哪些方面給大家帶來好處?

1.音樂生成(music generation)

人類創作受經驗與能力所限,沒有人可以受到所有樂種、全部風格的啟發,但AI可以!使用語言轉生音樂程式,像是Google的MusicLM,只要輸入一段描述,例如「給我以風琴聲為底、有Lady Gaga風格立陶宛語人聲的工業風舞曲」,就真能做出一段音樂——不論這樣的東西是否真屬佳作,但透過這種方式,起碼都能讓人得到另類的新式靈感。

2.寫歌(songwriting)

藉著跟AI互動,接觸新的語氣、聲調、方法,可以幫助創作者突破自己的條條框框。當然,找詞庫或翻押韻辭典也行,不過AI比傳統人工要快得多了。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3.商品音樂(production music)

產業界對免費免授權音樂的需求,包括旁白、企業影片、Podcast、YouTube、TikTok、電影、電視的背景音樂,一直從未間斷。

以往,「無名」音樂人在工作室裡努力,生產這些看似非必須,其實卻重要的作品。而收集10秒、15秒、30秒、60秒這類音樂片段的資料庫,會被賣到電臺等處,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為了得到不同的音樂,就要再購入新的資料庫。

如今,用AI就可以無限生成這種音樂,對製作與後製端的作業,尤其是想要聽來耳熟又不涉抄襲的音樂時,不啻甚有幫助。

4.人聲模仿(vocal mimicry)

為人量身打造歌曲者,可以透過AI,預先模擬歌手演唱自己的作品,由此了解該作聽起來將會如何、是否適合,這對創作者與製作人肯定非常有用。

5.聲音授權(licensing voices)

聲音可以被授權、成為交易市場上的數位資產。例如有一位很忙的配音員,實在無暇接下某些工作時,就可以藉著授權自己的聲音(包括語調、特徵等),來讓AI進行配音演出。未來,或許經紀人只要發給客戶這種授權過的聲音樣品,對方就可依需要仿製,而配音員只管坐數鈔票便是。

6.逝者復活(the resurrection of dead artists)

AI既然可以模仿,那麼只要可供學習的資訊足夠,當然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模擬、「重現」已故者的演出,而且我們對於這樣的運用已不陌生。

不過AI並不是把「古人」的舊錄音「溶入」新作,而是直接模仿他們的聲音、動作,進而做出以逝者風格詮釋的成品——所以就算不是拉赫曼尼諾夫自己的曲子,其實AI還是可以讓虛擬的拉赫彈給你看喔。而對於手握已故者影音紀錄的公司來說,就是一個為「已逝藝人」延伸職涯、拓展曲庫的機會了。

7.樂迷小說(Musical fan fiction)

承上,那麼請AI拉赫彈彈流行歌曲、當代作品,或是來個民族音樂如何?平行宇宙,內含無限可能。就如合成器、取樣、電子鼓機的發展歷史,AI勢必也將有一段編碼、合法化、貨幣化的過程,而這一切才剛要開始,未來還有得玩呢。

※本文由《MUZIK閱聽古典樂》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UZIK閱聽古典樂

2006年10月,《MUZIK》第1期上市,13多年來,為華語書市中唯一的古典音樂專門雜誌。2020年3月,《MUZIK》走過149期後,轉以專注線上內容,以更快速與即時的方式,與全世界的樂迷分享古典音樂的美好!

相關

news image

工具,還是對手?人工智慧與表演藝術的探索與角力

By PAR表演藝術
news image

我,「機器人」:劇場文本敘事如何想像 AI 與人機關係?

By PAR表演藝術
news image

英國唱片協會首度採取法律行動 對抗已可亂真的深偽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F1 賽車迷注意!車神舒馬克珍藏腕表佳士得5月上拍 4月下旬登台預展

news image

張維中專欄/日本,紙張文化的份量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嶄新設計結合尖端科技配備 全新改款 New Range Rover Evoque 定義現代奢華新格局

news image

更科技、更豪華、CP值更高!全新改款 NISSAN ALL NEW SENTRA 升級有得瞧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