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從寓言學管理/公私分明 當機立斷

公私分明,當機立斷。聯合報系資料照
公私分明,當機立斷。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150字

經濟日報 林行宜(作者是企業培訓導師)

話說,南陽缺縣令,晉平公問祁黃羊誰適合?祁答:「解狐」。平公驚訝:「他不是你仇人?」祁:「您問誰適合,非問誰是仇人。」解狐任職,深獲擁護。

又一回,朝廷需軍中尉,平公又請祁推薦。祁:「祁午」。平公:「祁午是你兒,不怕人閒話?」祁:「您要我推薦人,非問我兒是誰。」祁午擔此職,果不負所望。

孔子聽後道:「祁對外不排斥仇人,對內不迴避兒子,真大公無私啊。」

這個故事,以公私分明的典範,論述當部屬因私礙公時,建議的處理原則。

在績效管理時,若部屬因個人私務,導致目標未達標,主管該如何處理呢?

國家法規,對於蓄意與否,有不同判決刑責。同樣地,主管在處理此案時,第一條原則,應先判定是故意或非故意為之。

若是蓄意而為,因個人私利或公器私用,以致損及組織權益,則該員已踩了紅線。對於此類案件,當嚴格處置,若涉及違法,也應當機立斷,舉報懲戒。當然,若判定非蓄意為之,則可有不同的處理原則。

從公領域角度,此類因私誤公議題,不管原因為何,部屬本期績效不彰,已是事實。站在組織角度,都須反應在考核上,並連結至後續獎酬。依既有績效管理制度,進行對應處理,是主管維持內部公平的基本立場。

人是感情動物,主管與部屬朝夕相處,總有情分。華人在情理法上,對情的關注也多些。當部屬悲鳴求援,主管亦覺其情可憫,便法外開恩。則原部屬因私誤公案件,卻演變成主管徇私誤公,將導致後續的不良效應。

此特例一開,一方面,主管的徇私處置,影響團隊對於組織公正性的信賴感。另一方面,日後人人循此特例,公私交雜的模糊地帶將愈來愈大,內部法制再也難以約制行為。

從私領域的角度,對於部屬私人議題,可從不同角色提供建議或協助。例如,若組織對於員工的財務、法律、醫療等私務,設有支援系統,則從同儕的角度,可提供相關資訊。另外,也可從朋友的角度,量力而為地伸出援手。

在私人援助上,須留意勿介入私務。不同立場,常有不同解讀,案情錯綜複雜,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一旦介入,一不小心,容易衍生「公親變事主」的尷尬局面。後續結果,社會新聞案例,不勝枚舉。

更嚴重的議題,是在部屬及其家屬眼中,主管具有「資方」的形象與角色。若過度涉入,對於私領域關係人而言,視同組織介入。當連結日深,甚至要求組織需為私領域事務負全責,使公司陷入非必要風險中。

總結非蓄意「因私礙公」的議題,當部屬「私」人問題牴觸了「公」目標成果,主管既不想成為不近人情者,又不能有違組織交付的目標使命。在處理上,內心難免糾結與掙扎。

拿捏分際與原則,關鍵在於角色設定。公領域,是權責主管角色,應循公司既有制度與規範處理。私領域,則有多重同儕、親友角色,可依個人交情與能力,提供援助。

部屬因私誤公時,採取「公歸公、私歸私」的角色應對,既維護組織績效制度的公平性,也適度展現人情,給予能力所及的協助,是較建議的處理準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行銷策略/擴展體驗 企劃加分
下一篇
行銷策略/做感覺…黏住消費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