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趨勢觀察/打造AI醫生 從醫療語音轉文字開始

奇美醫學中心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廖家德導入語音協作平台。
廖家德/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廖家德導入語音協作平台。 廖家德/提供

本文共1240字

經濟日報 彭慧明

國內醫學中心導入醫藥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陸續將語音資料轉文字、建立AI醫生。奇美醫學中心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廖家德指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許多醫療相關資料主要是口述和書寫並行,後續靠人工整理歸檔。將語音資料轉成文字、結合醫療資訊系統(HIS),是打造智慧醫療甚至「AI醫生」的重點之一,他也從三大方向著手,讓醫護人員逐步將「語音轉文字」數位化,打造基礎建設。

導入語音協作平台

廖家德指出,其實每天醫生臨床巡房、討論病情,護士例行照護病患的紀錄,乃至內部行政、教學及研究等,大家看得到的電腦系統點選只是一部分,很多時候是護士交班的口述資料,或是醫生們醫學討論的內容。這種醫療決策資訊的紀錄與分享整理出來的過程瑣碎耗時。

他指出,根據統計,行政文書占據醫師超過20%的工作時間,護理人員更平均花費超過三成的工作時間處理文書作業。在轉錄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人為錯誤,例如「忘記打進電腦」或是有小錯誤,光是每天滿檔的會議紀錄、重要的醫事項目討論,會後都要整理出摘要,重要的會議還需節錄重點,傳統醫療文書工作常讓醫護人員覺得累。

廖家德從國外返台投入奇美醫學中心的數位轉型計畫,主要工作是推動數位轉型,既要提高醫療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且要實務可行。

他攜手新創犀動智能導入語音協作平台,推動三個月,輔助院內會議和臨床紀錄導入語音協作平台,利用 AI掌握重點資訊,提高人力效率。

確實有助成本降低

廖家德指出,過了三關,數位轉型就能更進一步,首先是醫院員工仍會抗拒,認為口頭交代就好,或是已經習慣筆記打字輸入,覺得錄音還要轉換整理「比較麻煩」。但好處是用過的員工認為確實能彙整重點,減少書寫護理錯誤的機率,減少文書作業時間;醫師們將對話上傳至平台後,即可生成文字稿與摘要,有更多時間專注與病患互動。他指出,用過的人願意繼續用,可以導引其他人加入是重點。

第二關是改善AI語音辨識正確度和使用情境,目前他觀察現有的系統,對「非醫學內容的準確性」已經相當不錯,相對於此醫學術語的準確性就較低,但加強醫療語言系統訓練,就能提高語音協作平台的正確度。

第三關是「成本」。廖家德說,任何行政單位都會考慮成本與成果,他設計出一套量化標準證明投資有效,包括有效的語音轉文字紀錄可以降低醫療行政工作時間、加班費用和人員費用,正確文字紀錄用以輔助減少醫療糾紛時的各執一詞,可減少醫院的困擾;輔助醫生快速掌握醫療重點,可以與病人做更多互動,以及將來導入奇美醫院未來AI醫生的進展,有效提升病患護理的重要性等項目。

他表示,奇美醫學中心規模不比台北的超大型醫學中心,在選擇數位轉型的方案上,攜手新創或導入其他方案,講求「小而美」,以解決問題、提高醫療行政效率為短期目標。

奇美醫學中心未來也計畫打造OMO的虛擬醫生,例如在病人看診前先對AI助理醫生口述自己的症狀,醫生可以在看診前先聽或看到病人的陳述,並輔以AI給予的判斷建議,在護理方面,透過訓練的AI醫療助理,也可以幫助護理人員降低錯誤、提升效率,推動醫院建立智慧醫療系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四大方向 找出風險地雷
下一篇
行銷策略/做感覺…黏住消費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