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管理錦囊/主管人才培訓之道

辦公室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辦公室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092字

經濟日報 鐘志明(銀行經理、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升遷制度(promotion criteria)對組織而言,是一項彰顯組織文化的重要表徵。升遷不僅僅是激勵員工的工具之一,更被視為組織發掘與培養人才最主要的方式與管道。

企業透過建立良好與健全的工作制度,選任與留任優秀的人才,藉以提升企業競爭力。尤其是主管職的升任,輕則影響組織的氛圍,重則事關組織的興衰,不得不謹慎為之。因此,一個健全的組織,對於主管的升任必須有一套公平、公正及公開的制度。

主管升任,撇除人情關說與特殊關係不說,通常不外乎以「績效」與「專長」兩個面向來考量適任性。績效(performance)是評估員工或組織貢獻度最簡單的方式;而專長(expertise)則是適才適所的最佳方案。最佳的狀態是兩者兼具,即文武兼備,然而,現實狀況卻經常事與願違。

實務上,代表績效的「業務能力」與代表專長的「管理能力」是兩碼子事。在戰場上亦然,一個驍勇善戰殺敵無數的士兵,未必是一個能夠統帥三軍的將才;職場上,一個超級業務員,也未必就能勝任業務主管一職,兩者道理相通。

我過去曾經擔任過銀行信用卡部經理,轄下將近500名員工,曾經有過一個失敗的經驗。

一名業務能力極強、績效卓著的員工A君,因未能升任主管職務憤而辭職。

探究當時A君未能升任主管的原因,最大的問題在於,其平日僅在乎個人業績獎金的多寡,對於同儕與單位漠不關心。例如其助理因病住院,非但不去關心,反而立即要求主管找人填補該助理的職缺,理由是會影響到他的業績。

又例如,鄰座同事上洗手間,A君不是不願代接電話,就算接了電話也不願幫忙留言,理由是他很忙沒空等等。

在人事單位訪查A君的日常表現時,部門當中竟無人說其好話,全是自私、小氣、討人厭及不適合當主管等負面評價。顯然是一個具有「業務績效」而欠缺「管理能力」之人。

因此,當時辦理主管徵選時,人事評議委員會包括我在內的六名委員一致決議,將年度績效排名第一的A君排除,事後A君憤而辭職抗議此一升遷結果。

多年的經驗累積與自我反省後發現,當時對於主管之選拔,過於著重在對於管理職務的適任與否,卻完全忽略,職場之技能是必須經歷時間與空間的淬鍊,沒有人出生就是十項全能,職場也是一樣。

組織若是重視業務表現績優的員工,平日即應加強其管理能力培訓,意即若有栽培之心,就必須著手培養。

除可透過教育訓練與經驗傳承等方式,將其列為儲備主管人選,待時機成熟之際,順理成章升任主管。

也就是說對於有潛力人員的發覺與培訓,必須經歷「養才」與「育才」的過程。

如今回想當年對於主管人才的選任過程,由於未能於平日輔導與培訓業務績優人員的管理技能,最終折損一名超級業務員,造成個人與組織的缺憾,應可作為新世代管理者的借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四大方向 找出風險地雷
下一篇
行銷策略/做感覺…黏住消費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