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太空新商機 2/台廠上太空多受限「政治問題」 共同營運做晶片、機器人較可行?

億萬富豪馬斯克創設的星鏈衞星網路,已發射4500顆衛星,涵蓋地球幾乎每一個角落。圖為SpaceX今年7月26日發射獵鷹重型火箭,將三枚通訊衛星送入太空。美聯社
億萬富豪馬斯克創設的星鏈衞星網路,已發射4500顆衛星,涵蓋地球幾乎每一個角落。圖為SpaceX今年7月26日發射獵鷹重型火箭,將三枚通訊衛星送入太空。美聯社

本文共1438字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如果台灣業者要上太空撿垃圾,一定要有機器人的技術,例如使用機器人手臂等,各國現在也都在嘗試開發,這是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直言,政府現在對處理太空垃圾議題上還沒有太多著墨,目前也還沒有台灣業者切入太空永續領域,不過,隨著太空永續議題愈來愈夯,現在沒有,不代表未來不能有。

國產「獵風者」衛星上月升空,有超過20家台灣研發單位及廠商參與,證明台灣具備衛星研製能力。根據國科會統計,2022年台灣太空產業產值達新台幣2,158億元,其中,地面設備產業佔比達98.7%,產值為2,129億元,已具備相當規模,目前也有46家業者打入國際低軌衛星供應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台股明星賽、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灣光罩執行長吳國精辭世 享壽75歲
下一篇
蘋果衝 AI 高層密訪台積電 預期將包下2奈米首批產能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