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商業興觀點/從永續消費行為找商機

飲料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飲料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064字

經濟日報 劉育呈(商研院中部辦公室研究員)

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和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公布的資料,今(2023)年6月到8月的平均氣溫是攝氏16.77度,比歷年同期均溫高出0.66度,成為史上最熱的夏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出警告「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全球沸騰的時代。」

許多調查和研究指出永續消費的意識與永續消費行為存在著落差,永續消費行為往往意味著昂貴、不方便或不習慣,這也是存在落差的原因。但今年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災害也顯得特別嚴重,如夏威夷、加拿大及希臘的野火、中國大陸北京及東北的洪災,已經造成人類生命威脅、財產安全及糧食危機,當氣候變遷從耳聞變成親身經歷,對於永續行為將有實質性的改變。

消費者行為的發展從實體經濟、平台經濟、租賃經濟及共享經濟,應思考如何發揮創意及巧思將永續消費行為融入其中,從中解決消費者因永續消費行為的痛點,並發掘其中的商機。

如全台第一個跨業別、跨通路的「永續循環杯大聯盟」,由全家便利商店與環海淨塑攜手合作,今年4月宣布成立。循環杯大聯盟可解決消費者忘記攜帶循環杯、不易隨時隨身攜帶的痛點。

多數消費者會發現網路購物後會產生一次性外包材的垃圾,尤其在購物節之後更為明顯,對於一個永續的消費者而言無非是理想與實際的矛盾,PackAge +配客嘉將永續消費行為融入平台經濟之中,其商業模式是與網購平台合作,出貨時可以採用配客嘉的循環包材。消費者收到商品後,再將循環包材歸還至歸還據點,最後由物流回收至配客嘉進行清潔等工作。

配客嘉今年宣布完成5,200萬Pre-A輪募資,將投入於加速循環包裝規模化、整合台灣 ESG循環生態系,布局2024 年前進國際市場。對於消費者而言,不用太大改變即可為永續消費行為盡一份心力。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肉食的碳排放量遠高於素食已成為普遍的知識,許多具有永續行為知覺的消費者,也願意實踐少吃肉來減少碳排放,台灣向來是素食者的天堂,但改變的是愈來愈多的餐廳以「蔬食」為主要訴求,甚至餐廳招牌中也不刻意強調素食/蔬食,其鎖定的消費族群已不再素食者,而是如非常態性素食者、健康素、環保素的族群,除了強調自然養生,在口味上讓消費者覺得蔬食也可以很「豐盛」、「美味」,與葷食無異。

隨著消費者愈來愈重視永續性,將永續的價值融入商品、服務或商業模式中,將有機會在這個領域找到商機,能夠解決消費者痛點的商機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有助於形成正向循環,讓更多消費者願意加入永續性消費行為,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以回應極端氣候為人類帶來的威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行銷線上/SaaS續約談判 六大策略留住客戶
下一篇
職場教練課/帶著問題 也要帶著答案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