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趨勢觀察/強化韌性 掌握亞洲貿易機遇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導地位以及電子和機械出口的實力,使其能夠在這些機會中處於有利位置。(本報系資料庫)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導地位以及電子和機械出口的實力,使其能夠在這些機會中處於有利位置。(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1411字

經濟日報 楊文琪

UPS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洪毅表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疫情後市場對先進半導體的需求上升,預計在未來十年間,將大幅推動台灣與亞洲12個主要市場間的貿易增長。

三大領域增長驅動力

根據UPS亞洲內部貿易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與亞洲11個市場的貿易價值,預計將從2020年的4,220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1兆美元,增長1.6倍。

零售、工業製造與汽車(IM&A)及醫療保健三個領域,將成為主要的增長驅動力,而台灣與亞洲貿易近六成(56%)的高科技領域,也將成為引人注目的項目。

洪毅指出,隨著亞洲數位化的蓬勃發展,現今亞洲12國的數位化程度已高於全球平均,而在數位解決方案採用的程度上也比整個地區更快速。預計到2025年,亞太地區將新增近7億網路用戶,創造出一批新世代的電子商務消費者,進一步推動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增長。

而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導地位以及電子和機械出口的實力,使其能夠在這些機會中處於有利位置。

與此同時,台灣的主要貿易航線也將促進其四個主要貿易產業的增長。以電子產業為例,台灣與南韓和日本之間的緊密經濟關係,讓彼此間相互投資製造能力將在未來十年推動進一步的貿易增長。

台灣為亞洲主要的貿易樞紐,在塑造地區貿易和促成經濟增長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推動著亞洲12個市場中仍不斷成長的中產階級和城市地區,並提升其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此外,台灣正促進與東南亞、南亞和大洋洲的18個市場合作的新南向政策(其中有七個市場是亞洲12國的一部分),這也將開啟更多的貿易機會。同時,台灣也有望從參與區域協議中獲益良多。

然而,洪毅提醒,機遇也會伴隨著挑戰。如果貿易壁壘沒有得到解決,可能會減緩台灣在亞洲內部貿易中的成長,使潛在價值僅超過預測的1.1兆美元的一半。這些壁壘包括:關稅及其他懲處措施、缺乏一致標準、物流業勞動力和專長短缺、缺乏高品質的基礎設施、中小微型企業(MSMEs)對貿易的參與不足以及繁雜的海關管理。由於貿易緊張局勢、供應鏈轉移以及中小微企業在供應鏈中的投資和參與不平衡,而這六個障礙至今大多未得到解決。

打造靈活彈性供應鏈

除疫情帶來的壓力外,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的快速進步,可能會由於成本競爭力的轉變而縮短供應鏈。根據亞洲開發銀行近期的調查報告顯示,已經有三分之二的亞洲企業正計劃在未來幾年增加本地商品的採購,這對於希望進入新市場的台灣企業來說並不樂觀。

建立一個靈活且具有彈性的供應鏈對業務的成功至關重要。這能讓企業迅速的針對風險與不確定性,彈性的進行生產與採購的應對策略。透過與多個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合作,企業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益。同時,靈活的供應鏈也促進創與技術的進步,透過合作開發新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從而增強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把握亞洲區貿易機遇並建立韌性是台灣企業必做的事情」。洪毅指出,除了透過全面區域經濟夥伴協定、不同組織間的合作關係,以及公私部門加強基礎設施和培訓來解決貿易壁壘之外,企業本身在幾個方面也能夠採取行動,包括擁抱數位轉型,將中小微企業納入區域供應鏈,以及多元化供應鏈。

洪毅表示,即使通膨和升息壓力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正在減緩全球經濟成長,但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的優勢,得以在實現亞洲數位轉型所帶來的龐大貿易機遇上處於獨特的地位。台灣企業如何積極利用自身優勢,並與UPS等合作夥伴攜手合作,實現多元化和建立企業韌性,以應對逆境條件,將是最終實現潛在1.1兆美元貿易機會的關鍵所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管理錦囊/吃苦耐勞 成功關鍵
下一篇
從寓言學管理/補強弱項職能 打造堅實團隊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