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失智照護〉讓失智長輩貢獻專才

本文共823字

經濟日報 劉庭軒

上周談到畢業後的照顧者該如何重新走入社會?其實在筆者身邊,有許多長照服務人員,不論是照顧員、居家服務人員,會踏入這行都是從照顧自己的親人開始。

在照顧親人的過程中,他們體會到照顧的辛苦以及台灣長照界資源的不足,進而會在自身的照顧責任告一個段落時,重新選擇職涯方向,為照顧圈貢獻自己過往經驗與一己之力,幫助有長期照顧需求的家庭,此舉著實令人感到敬佩。

除了照顧者加入照護行列以外,今天也想與讀者們分享長輩貢獻專才的實例。台灣失智症協會於去年在萬華舉辦的失智月嘉年華,筆者參加其中一場讓人記憶深刻的活動是:協會邀請了一位伯伯擔任導覽演講,在導覽活動短短的15分鐘內,透過白板與懷舊的圖像,彷彿帶著聽眾實際走了艋舺一遭,在地的美食與迷人的歷史,一一浮現眼前。其實這是一種很典型的懷舊治療,讓長輩藉由分享回憶與經驗,來達到活化大腦的目標,相信這件事情只要持續,這位伯伯一定可以減緩大腦的退化,或許過了幾十年還是耳聰目明呢!

讓長輩貢獻經驗與專長,使其感覺被需要,也是在失智症照護的實例中,常常使用並有效的一種方式。一部電影中,在失智照護機構居住的爺爺,不論照顧員喊他的名字幾次,爺爺就是不為所動,只會呆坐在位置上。一旁的資深照顧員見狀,立刻喊叫:「爺爺!請問您以前是不是木工呢?外面的柵欄好像壞了呀!」語畢,爺爺馬上站起來快步走向室外,立刻開始幫忙修理柵欄。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呢?但其實這些案例都在許多長照機構中真實地發生。

而這些照護方式,也可以融入日常照顧失智長輩的方式中。例如,請教阿嬤示範一些古早菜的烹調方法,或是縫紉、請她幫忙種植花草等等,都可以讓長輩感覺被需要,並且增加團體互動的機會,有助於社會化,以及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其專注。

失智症照護不容易,若能將自身經驗分享給需要的人,相信能使照顧者減輕一些壓力與負擔。你有失智照護的經驗分享嗎?歡迎投稿lele.le@stipendiary.tw。

(作者是台灣受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台灣受恩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現任寶山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邑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錫寶殯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是高雄市受恩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中國生命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上市股票代號8296)執行董事以及中國殯葬協會榮譽會員。

上一篇
喬旭 循環經濟再利用業者 通過BS8001 最高級查證
下一篇
新竹人還不是「科技新貴」 資產才看到台北人車尾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