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提供帳戶幫助詐欺...法官:被告上法庭的答辯大同小異

提要

提供帳戶幫助詐欺的日常

本文共565字

經濟日報 時報出版

作者: P律師

根據各地方檢察署的統計,每年偵查終結案件前三名都有詐欺罪。

以臺北地檢署來說,從2019 年到2022 年,每年偵查終結案件數最多的是詐欺罪,而且還逐年成長,甚至2022 年詐欺件數是2019年二倍多。

詐欺罪裡頭,不少人是因為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而被認定為詐欺罪的幫助犯。如果提供帳戶的人,還提供帳戶可能會掩飾、隱匿其犯罪所得財物之去向及所在,還可能會成立洗錢幫助犯。

我每次去刑事庭旁聽,幾乎每庭都可以旁聽到這種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的案件。對於刑事庭法官來說,審理此類詐欺罪幫助犯的案件,是日常。

奇妙的是,不管是旁聽還是看判決,因為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而被起訴的被告,上了法庭的答辯大同小異。

最常出現的,就是被告表示沒有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詐騙集團之所以會利用自己的帳戶,是因為自己提款卡掉了,恰好被詐騙集團撿到拿去用。

如果法官進一步質疑詐騙集團只撿到提款卡,怎麼有辦法領錢?被告多半會說因為自己習慣將密碼與提款卡放在一起,或者說自己是將密碼寫在提款卡上。

另一種常見的答辯是,有朋友要做生意或設立公司,和自己借帳戶去使用,不知道為何帳戶會流到詐騙集團手中。

如果法官進一步問該位朋友姓名,被告往往說只知道外號而不知道本名,或是不知道朋友聯絡方式或住哪裡。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的《法官的日常:原來法官這樣想,你一定要知道的法律知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2015年,時報出版邁入第40個年頭。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面額250元「農粉幣」這樣領 預計7月1日推出
下一篇
創業之星選秀報名時間延長 5月31日截止收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