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卡關了?

本文共864字

聯合報 主筆室

時序過了立夏,霧季接近尾聲,日照時間增加,照理說供電應該趨於穩定,但現況不然,無預警停電頻率增加,民眾的不便明顯增加,根本原因當然是缺電、電網不穩。但經濟部美花部長嚴詞否認缺電、電不夠,對民眾質疑能源政策缺失也強力否認,甚至仍在為非核家園護航,連蔡總統也出面為非核家園發言,看來無預警停電會更惡化。

停電的重災區不只桃園,各地都瘟疫般染上;民眾感謝台電同仁的努力,不管停電的戶數再多,都立刻出動在最短時間復電;雖然電價調漲不曾緩下腳步,台電的負債數字也不停地攀上高峰。但民眾瞭解問題出在能源政策錯誤,直屬長官都是電力的門外漢,台電揹能源政策錯誤的黑鍋,吞下窩囊的指責,其實能維持供電已不容易了。

能源政策錯誤關鍵在於「七分政治、三分電業」的本質,「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的能源轉型宣示,從來只是說說而已,除了非核家園是鐵板一塊,認真照政治宣示推動,其它三項在不能缺電前提下,都只是說說而已,現況是綠不展、氣狂增,燃煤壓不下來,雖然呼應2050零碳排,2025也有階段性目標,但看來都只動嘴,現況接近開倒車。

執政黨陳水扁公元兩千年贏得政權,不好久即宣布核四停建,在那個時空,反核很能吸納選票;之後十年,核四停工、復建、延後商轉、應執行預算的多次反覆,島內民意傾向非核;這麼多周折,到2011年福島核災後,非核瞬間由島內民意升高為地球村的共識,就連核電大國德國也關了境內所有核電廠,不足的電靠歐洲鄰國供售。

台灣首次核四停建迄今二十餘年,世界的核電科技及產業有很大的變化,核融合、核電廠小型化等,更大的變化是核電廠褪下恐怖外觀,尤其年輕族群不再拒絕核電,這情況台灣也不例外,雖然非核家園還是能源轉型的鐵板一塊,但至少已開始碰觸。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轉述賴清德與他談核電廠,從內容看,賴清德對核電所知有限,但願意碰觸已是極大的進步;不必在意他們要「剷平」核一、核四的用詞,他們不可能知道核電廠近四公尺厚重磅混凝土雙層圍阻體,模擬波音767撞擊都傷不了,這樣的談話顯得外行;但願意接觸核電議題,才能真正認真討論能源轉型,思考台灣缺電的解決對策。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轉述賴清德與他談核電廠,從內容來看,賴對核電所知有限,但願意碰觸...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轉述賴清德與他談核電廠,從內容來看,賴對核電所知有限,但願意碰觸已是極大進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中維新醫院院長許景琦 獲國際精神衛生會議特殊榮譽
下一篇
蘋果衝 AI 高層密訪台積電 預期將包下2奈米首批產能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