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灣拚太空競賽 不缺席

工研院研發之低軌衛星地面設備雛形。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研發之低軌衛星地面設備雛形。工研院/提供

本文共1170字

經濟日報 高榮揚(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低軌衛星通訊系統技術開發計畫主持人)

現今全球人造衛星發展以國際業者為主導,如同步軌道衛星(GEO)代表業者為美國Hughes、中軌道衛星(MEO)代表業者為歐洲SES、美國Viasat等、低軌道衛星(LEO)代表業者為美國SpaceX、美國Amazon、加拿大Telesat、歐洲Eutelsat OneWeb等。目前無論是GEO/MEO/LEO衛星通訊系統,相關通訊協定並無公規標準,各國際大廠之衛星系統都自成體系。

衛星產業由衛星服務、地面設備、衛星製造與衛星發射等四大領域組成,全球低軌衛星發展快速,預期2023年時將累計7,500顆衛星;美國衛星產業協會指出,2022年全球衛星產業產值為2,810億美元,在主要國家太空研發投資加大與低軌衛星通訊商用下,地面設備占衛星產業產值達52%,預期未來將持續攀升。

台灣業者在過去已長期投入衛星地面設備產業,但多專注於衛星電視、衛星導航相關供應鏈,傳統衛星天線、上游元件、電源供應、路由器等已具備量能,但在基頻模組、大型相位陣列天線、整機驗測等技術上相對缺乏,仍多倚賴國外衛星通訊設備供應商。此外,台灣業者過去較無太空產業經驗,對於相關規格較無法掌握,難以自主化研發,以及部分台灣業者雖可供應衛星相關零組件與代工組裝,但仍缺乏整合能力。

為提升緊急通訊應變能力,以應用於防災、國土監測、備援通訊等領域,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近年積極發展低軌衛星地面設備自主關鍵技術,配合國科會整體低軌衛星發展時程,聚焦低軌道衛星地面通訊系統,在高頻段(Ka band)、高移動速度(低軌衛星移動速度達7.5 km/s)的衛星通訊環境下,以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投入地面基頻與通訊協定技術、地面通信RF與天線技術研發,以及地面設備驗測及應用服務,達到系統鏈結可靠度及管理效能,並透過相關法人與業界力量,共同深化自主化地面設備關鍵技術研發,加速太空通訊科技領域發展。

軌道衛星比一比
軌道衛星比一比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工研院發展媲美國際大廠效能之通訊基頻模組、1024天線單元之大型相位陣列天線,預期將達上傳200Mbps、下載400Mbps之高吞吐量資料傳輸能力;所發展之關鍵技術亦已技術移轉予台灣業者,同時協助業者切入國際立方衛星市場和獲得衛星大廠地面設備訂單;目前已完成低軌衛星地面設備雛形,同時也完成實驗室環境下對衛星酬載之互通驗測,彰顯台灣已具備低軌衛星自主研發能力,並對國內與國際宣示台灣正式具有資格加入太空通訊產業競賽,有助推動本國低軌衛星產業進軍國際。

全球低軌衛星產業已邁入商業化階段,預估未來十年將有數萬顆低軌衛星發射到太空,其中通訊衛星將占據主要地位,並帶動地面設備需求大幅增長,而衛星通訊透過與行動通訊、無線通訊結合,預期將成為下世代通訊網路架構基礎。台灣產業在半導體和資通訊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與實力,透過低軌衛星自主關鍵技術能量之累積,將為台灣產業帶來新一波的商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聯電最強財務長洪嘉聰 如何幫矽統配發股利掛保證?
下一篇
NAND 二哥唱旺市況 報價有望連四漲 台廠安啦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