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失智照護〉打造失智友善社區

本文共839字

經濟日報 劉庭軒

要推廣失智症,增加社會大眾的認知,除了讓民眾認識失智症以外,其實建立失智友善社區,也是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當失智友善社區建立起來,街坊鄰居可以發現長輩的異狀,進而去關心其需求,給予適當的協助,並適時向外部資源求助,這才是理想的老後社會。

要如何規劃推動友善社區的策略呢?台灣失智症協會曾提出,友善社區三要素: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空間。

友善居民先從一般民眾開始,鄰里定期開設認識失智症課程,去除民眾對於失智症的負面及刻板印象,增加同理心並了解面對失智長者時該如何處理。甚至由關懷據點的志工當推廣種子來影響在地居民,使其在心態上從理解到包容至接納,不責備、不歧視、不排斥失智者。其次是失智症患者,需安排適合的各式活動,如懷舊治療、出遊活動等,組成社區照護網絡,保障失智症患者充分參與社會之權益,也透過社會化行為延緩失智。最後是照顧者,社區提供舒壓課程,維持照顧者的身心健康與情緒上的穩定。

友善組織必須由鄰里或關懷據點的志工去招募社區友善愛心商店,在遇到失智者走失或忘記付錢等不尋常行為時,予以主動協助帶失智者回家或聯絡家屬,而非像電視新聞上所上演的報警戲碼,對警察與失智家屬都是勞心費神且不友善的行為。

而友善空間通常先由社區關懷據點開始,並於公共空間打造安全、方便、防跌的友善生活空間,例如積極的消防宣導、衛教與健康促進、安裝安全扶手等。欲知全台的社區關懷據點,可以上網查詢衛福部網站離自家最近的據點。

近年來政府極力推廣的長照政策中有一重點:在地老化。要打造連續性照護的環境,須將完善、完整、普及的照護模式推廣至社區中,達成在地安老的理想,提供在社區生活的失智長者照護服務。在台灣社會推廣認識失智症這條路,還有一段要走,盼望照顧人員、志工、學生與有志青年共同努力!

失智症照護不容易,若能將自身經驗分享給需要的人,相信能使照顧者減輕一些壓力與負擔。你有失智照護的經驗分享嗎?歡迎投稿lele.le@stipendiary.tw。

(作者是台灣受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台灣受恩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現任寶山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邑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錫寶殯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是高雄市受恩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中國生命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上市股票代號8296)執行董事以及中國殯葬協會榮譽會員。

上一篇
喬旭 循環經濟再利用業者 通過BS8001 最高級查證
下一篇
新竹人還不是「科技新貴」 資產才看到台北人車尾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