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區塊鏈趨勢/交易所風險控管與用戶資產防護小撇步

本文共1184字

經濟日報 許崇恩

前陣子加密貨幣圈子發生了大事,加密貨幣交易所 - Quadriga CX 的創辦人 Gerald Cotten 在印度出差時患病離世,而交易所內部近2億美元的資產也伴隨著他的離世跟著石沈大海,因為只有 Gerald 才有這些資產的「私鑰」,但不禁讓人懷疑,難道一間交易所的資產私鑰只有他一人持有嗎?

加密貨幣的陰謀論,錢到哪裡去?

更有受害用戶與專家質疑並提出幾項疑點,先是透過地址搜索來推論 Gerald 並未將資產存入至冷錢包(離線錢包),以及死亡證明文件姓氏拼錯失誤,甚至Gerald 在離世前 12天竟然更改遺屬等,導致此事在社群中走向了陰謀論。

不管真相如何,都說明了交易所擁有龐大的資產,而每家交易所皆致力於保護用戶資產,如果交易所都無法好好保存用戶資產,同時又要防範黑客的攻擊,在熊市還沒結束前,只會有更多交易所關門。

畢竟開設交易所花費的成本與風險都相當高,小間的交易所成本不堪負荷,最終最終熬不過這熊市。

交易所百家爭鳴,被市場與用戶淘汰的也多,不單就 Quadriga 交易所事件來論斷,連烏克蘭交易所 Liqui 都在今年一月宣布關閉,甚至很多海外交易所的交易量都是靠機械人或是內部刷的。

對於投資人來講,交易所的選項很多,但一切還是歸到對交易所的「信任」,假設某交易所經營多年、規模龐大、用戶量多、適合高頻交易、且上架多種加密貨幣交易對,那他會將可挪用的交易資產放置在內,因為方便交易且可信任。

但也不會是全數資產皆投入交易所,因加密貨幣放在交易所,投資人只是擁有登入自己交易所中帳戶的「權限」去「進行交易」,並沒有交易所錢包私鑰,就像是將法定貨幣錢放在銀行裡,沒有提現出來拿在手上,都不是自己的錢,只是看著網銀或存摺給你的「數字」。

所以今天交易所跑路或是私鑰保管人發生意外導致「私鑰遺失」,投資人的「幣」也就跟著「遺失」,只能等交易所後續處理動作,慢則向Mt.Gox交易所,在2014年被駭客盜取70萬顆以上的比特幣因而破產,賠償金則是在今年才會支付。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中,比特幣不會認人!只會認誰擁有錢包的私鑰,誰能轉移他,他就跟誰走。」

看到這或會有人想,即便是交易所都有風險,但為什麼還要用?

因為在這領域的投資人並不是每個都選擇放長線、價值投資,有些還是選擇高頻交易,即便熊市,目前每日總交易量水平還是能夠維持在一百億美元以上。

投資人除了使用交易所以外,也可使用庫幣錢包(離線硬體錢包),儲存自己的數位資產,因為不管再大的交易所,都還是有被駭的風險。

在2018年上半年,就有兩間知名交易所遭駭而損失高達7億美金,據CipherTrace報告指出,2018整年下來有將近9.5億美元的資產遭黑客盜取,因此今年交易所做好資產安全防護絕對是首要工作,保護好用戶資產,接著再來發展更交易所多元生態。

(作者許崇恩是數寶數字資產交易所首席分析師,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徐崇寶(Ryan Hsu),現任數寶全球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總經理,曾任中信金控區塊鏈實驗室、中信銀資深經理、美商花旗銀行經理,北京清華大學IMBA Exchange Program、政大MBA,擅金融科技、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領域,為INSIDE、Medium專欄作家,講授Fintech、區塊鏈、加密貨幣、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UX客戶體驗/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等課。

上一篇
喬旭 循環經濟再利用業者 通過BS8001 最高級查證
下一篇
新竹人還不是「科技新貴」 資產才看到台北人車尾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