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學姐說「不喜歡這個條件,可以不簽約」從合約糾葛到自我覺醒:不要浪費時間抱怨

提要

如何將挑戰轉化為機遇?吳淡如教你在職場中有效應對沉沒成本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546字

經濟日報 時報出版

文/吳淡如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吳淡如在她的新書《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其實,你不會真的沒有時間,一切都取決於你是否真的想要去做。

在這本書中,她還深入探討了經濟學上兩個在現實人生中特別有感的概念: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這兩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過去已逝,活在當下重塑機會成本

「沉沒成本」關乎過去,過去已經過去,耽溺完全無益。「機會成本」關乎未來,其實所有的投資都是機會成本的考量而已。就讓我們來談談人們最浪費機會成本的事情。可不是喝下午茶、追劇和滑手機、打電玩⋯⋯,這些小事都還有其樂趣。你真的不要對自己太苛。

對我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兢兢業業、讓別人覺得「很有出息」的活著,而是只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

賈伯斯的人生使命在於改變世界,你的使命也可以在於活得像自己就好。只要你自覺活得好,不一定要往別人認同的方向去。

從學生時期的合約轉變中學習

最浪費機會成本的事情之一,是後悔。答應了,又後悔。那麼,你不如不答應。我學到這一課的時候,是在我念中文研究所的時候,除了靠獎學金過活,也常常和同學一起接案子,多賺些生活費。那時候有一間公家出版社請老師當主編,找我們寫清代的歷史人物,一個人負責寫一位。

本來說好一個人寫七萬字,給七萬稿費。那不是一筆小數目,比我們一年的獎學金還多。出版社請答應寫的同學去簽約時,合約忽然變了,說是不能夠給一筆現金,只能給版稅的5%。

這種公家出版的書肯定不是暢銷書,一本書很可能最多印二千本,一本書如果是一百元的話,那麼,寫了七萬字,最後拿到的應該只有一萬元。也就是七萬元變一萬元。

學姊的教誨:勇於面對錯誤尋找解決之道

當場礙於某老師的情面,也就簽了約。之後一群同學走出了出版社辦公室,我越想越不對,文學院的人都沒有在算的嗎?這是遇到了「奸商」吧?怎麼可以利用條約,把條件縮水那麼多呢?我對著同學咕噥了一陣。

怎麼可以這樣呢?越說越生氣,抱怨這真是不公不義。此時,一位學姊嚴厲的對我說:「妳就別再說了!如果不喜歡這個條件,妳可以不簽約;如果已經簽約了,就不要反悔。如果想反悔,就自己去談談是不是可以不要履約,他們也許可以找別人來寫。不要說背後話,那是沒有用的!」我當時很下不了台。這個學姊本來很溫和,講話細聲細氣,而且我說得明明有道理,有問題的不是我,為什麼要這樣教訓我呢?想了幾天,我知道她是對的。

從合約糾葛到自我覺醒,放棄無效抱怨

是啊,我自己原來是念法律系的,明知條約與當時承諾不同,我為什麼要簽約呢?當場也可以不要簽呀,說自己再考慮幾天也沒關係,為什麼簽了約又來抱怨合約呢?資方條件改變,我可以不同意,在背後咕噥,又有什麼意義?我是以「小人」的行徑來回應「小人」的行為。

後來我決定跟出版社談放棄合約,出版社也爽快答應了,他們不在乎執筆的人是誰(話說當年我就是個沒什麼影響力的小寫手),此事就當沒有成。學姊的確明智。她一棒打醒我的猶豫性格—如果你不甘願,那就不要接受,浪費時間抱怨做什麼?

接受過去,開啟未來:商業智慧與決策的進化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過去的決定,無論其結果如何,並將注意力轉向未來。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特別是在商業環境裡,這一點尤為重要。

過分沉迷於已發生事件的反悔和抱怨,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導致機會的流失。所以,面對過去的沉沒成本時,我們不應該纏繞其中,反而應該專注於如何從當前的處境中獲得最大的價值。

當別人用沉沒成本來與我們計較時,我們應該更聰明地思考,用創造性的方法來止損,而不是陷入無益的爭論中。學會這種思維方式,將大大有助於我們的人生和職場發展,讓我們在面對挑戰和機遇時,能夠更加智慧和高效地作出決策。

本文節錄:《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2015年,時報出版邁入第40個年頭。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看見幸福台灣/「幸福城市第17站」新北 光榮城市 安居樂業
下一篇
創業之星選秀報名時間延長 5月31日截止收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