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外媒看台積:美工程師視為職涯好起點,但計畫早早跳槽

本文共835字

聯合報 記者鍾張涵/即時報導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已開始裝機,設廠進度明顯超越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新廠。英媒金融時報近日以「台積電在美國:晶片巨擘能否克服文化衝擊」,分析台積電在美國面臨的施工和勞動力等諸多障礙。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遭遇文化衝擊,必須克服障礙,才能真正蛻變為一家跨國企業。

台積電在美供應鏈的問題複雜。金融時報引用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半導體專家Peter Hanbury指出,台積電在台灣有強大生態系統支援,但其中多是小企業,未必所有廠商都跟著台積電跨海赴美。有幾家化學品供應商已在鳳凰城南邊購地,打算建廠蓋倉庫,但相對於在台灣能直接入駐一切就緒的工業園區,他們在美國必須自行處理道路連通和水電許可申請等問題,部分廠家很震驚,且建廠成本飆升。

許多分析師憂心,台積電真正的挑戰在於美國廠能否像台廠一樣高效營運,因為台積電在製程技術的每個新階段都能快速提升良率,仰仗資深的工程師能在現場熟練調整。

但金融時報描述,對於工程師,台積電可能發現,在美國無法賦予和等同台灣的自主權,因台灣員工通常具備四年工學院訓練,美國卻沒有,且美國工學院畢業生有更高薪的工作機會。根據兩名熟悉內情人士,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兩廠計劃雇用4500名員工,現已聘僱2200多人,但近半來自台灣。

金融時報指出,台積電試圖透過支持更多間美國在地工學院來挖掘人才,但有些美國的年輕工程師雖將台積電視為不錯的職涯起點,卻計畫早早跳槽,讓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營運,恐面臨高流動性。

金融時報專文中,還採訪一位2021年底加入台積電的員工Mino Morgese,描述台積特地安排了一位心理學家,為他和其他新僱傭的美國員工做好準備,以應對在台灣公司工作可能產生的文化衝擊。

金融時報指出,台積電也深知台美文化有差異,除了技術訓練外,台積電也讓外國員工接受更多語言和文化訓練。Morgese就說自己已經適應在台積電的生活,且身為協助打造亞利桑那新廠的先鋒之一,讓Morgese很自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基米與亞太雅得方斯合作攻日本在內的亞太癌症早篩商機
下一篇
蘋果衝 AI 高層密訪台積電 預期將包下2奈米首批產能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