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就市論勢/金融、蘋概股 可留意

本文共742字

經濟日報 謝晨彥(股怪教授)

盤勢分析

美國政府關門、聯準會降低明年降息預期,以及油價漲破90美元引發通膨憂慮。9月倒數最後一周,市場卻充斥利空訊息,壓抑國際股市表現,美股四大指數近一個月全面走軟,除了道瓊,其他指數跌幅均在3%以上。比起風險資產不確定性,美10年債殖利率來到16年高點的4.566%,這對於追求穩定收益的長線資金極具吸引力。

美債殖利率攀升,債券價格也來到近20年低點,也就是說現在買進美債,將享有和20年前相同的成本與收益率,這也是為何美元近期持續走強的其中一個原因。若從iShares的20期美國公債ETF觀察,其規模已來到400多億美元,光今年就成長100多億美元,不難想像全球資金搶買熱潮。資金回流美元,自然也就壓抑了非美市場表現。

回到台股觀察,加權指數繼續在季線與半年線通道內震盪整理,並以16,200點形成中期支撐。不過中秋、雙十連假將到來,台股過往連假前的節奏都是量縮整理,市場不太會有積極操作。

籌碼部分,強勢美元背景下,外資在現貨市場仍站在賣方,盤面繼續靠著投信支撐。觀察法人在期權市場布局,外資淨空單從5,000多口增至8,000多口,代表外資態度仍偏保守。連假過後可持續觀察,美元是否不再強勢升值,以及外資在期貨未平倉空單持倉狀況。

投資建議

金融族群今年前八個月大賺3,000多億元,年增1.0%,美國升息跟防疫保單虧損,一次性利空已過。大盤進入震盪整理,存金融股誘因升高。

iPhone 15銷量台灣通路估計可成長兩成,中國大陸電商統計銷量則比前代暴增13倍,連假過後可留意蘋概供應鏈。

AI族群股價承壓主要來自投資人賣高股息ETF,但在融資大減前,難有合適切入點。AI產業長線成長已是趨勢,產業龍頭可做長期觀察。至於空手的,可等投信與ETF換股潮結束,股價穩定下來後再思考布局策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財報第一名公開 AI養出台股高EPS新面孔
下一篇
超級晶片受惠股投資主流 京元電、台光電等受矚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