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老闆夢碎…台青創業變失業

本文共760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羅印冲、賴錦宏/專題報導

近年不少登陸創業的台青遭逢疫情衝擊和大陸經濟環境下行,創業難度陡增,部分台青在陸生活不易,甚至淪為台流,台流群體有年輕化的趨勢。

近年大陸多地紛設「兩岸青創基地」,向台青提供創業啟動資金、辦公室租金減免等優惠。據了解,補助金最多只能讓創業者撐兩年,兩年後項目無法落地量產,基本就得走人。

根據江蘇、雲南等地官員透露,大概十個創業者裡,「死掉」九個很正常,若真的招到一家落地且有實力,產品能實際量產,就代表這個招商案是成功的。

據一名長期資助「台流」的華南資深台商觀察,疫情衝擊下,不少創業台青事業無以為繼,也有許多中年台幹遭到裁員,淪為失業大軍,部分台幹在大陸已有家庭,為了繼續生存,願意接受大陸人的薪資,也就是人民幣5,000元(約新台幣2.2萬元),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如今愈來愈常見。

他舉例,曾在大陸嘗試創業但不順利的一名台北青年,後來在大陸從事家具行業,收入不差,生活穩定,但兩三年前因為疫情因素,大陸辦公家具內銷市場萎縮,公司訂單驟減,幾乎沒有業績,他遭到裁員。失業後仍在大陸苦撐一段時間,幾度轉換工作都不順,甚至一度淪落到廣東佛山流浪。後經當地台協協助,為他辦妥相關證件並向移民署申請入境許可,才順利回台。

在福建以股東身分入股並經營兩岸青創基地的小蔡表示,其實營運創業基地不分台灣人或大陸人,每年若能招到十家入駐,就可跟當地政府申請補貼。

另一名創業基地的台灣經營者透露,這幾年營運下來,失敗離開的團隊約占半數,兩年扶持(輔助)年限內沒辦法自立而離開的占四成,成功創業項目大約在5%到10%之間。

一名資深台商透露,先前隨著大陸號召前往創業的台青,在專業與管理基礎都不紮實的情況下,最終淪為台流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各地創業基地通常會找類似仲介的台青回台,招攬有意赴陸發展的台青,每個創業項目至少可獲人民幣20萬元補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英軍事視訊通話!劉振立與英參謀長溝通加強兩軍合作
下一篇
上海政府放寬特斯拉等公司尋求的數據出口限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