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白色巨塔AI風 2/醫療AI應用遍地開花 這些台企努力打入贏者圈

來自美吾髮家族的安克董事長李伊俐表示,現在醫生對AI的接受度高,病患也覺得用AI是比較先進的醫生,有助AI創新醫材拓展市場。左為妹妹李伊伶。 報系資料照
來自美吾髮家族的安克董事長李伊俐表示,現在醫生對AI的接受度高,病患也覺得用AI是比較先進的醫生,有助AI創新醫材拓展市場。左為妹妹李伊伶。 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2597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孫嘉君/台北報導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一年多前,AI在醫療的應用大多數是影像判讀,以及新藥開發等,例如疫情期間,莫德納(Moderna)藉由AI大幅縮短疫苗開發時間,強大的科技實力讓莫德納執行長班賽爾( Stéphane Bancel )接受訪問時底氣十足表示,「我們不是新冠疫苗公司,而是一家平台(platform)公司。」

白色巨塔AI風1/醫療AI大語言模型成新顯學 穿著白袍的醫生變身科技聖手

白色巨塔AI風3/公私立導入智慧醫療速度大不同 公立醫院會意外淪為輸家嗎?

現今再加上生成式AI快速進化,AI在醫療產業應用更是遍地開花,在台灣,包括產業上游生醫業者三顧(3224)透過AI進行細胞治療的智慧排程、改善製程;醫材業安克(4188)推出AI創新醫材;下游醫院的醫護人員透過生成AI快速完成病歷等資料紀錄;甚至現役醫生也跨界成為醫療AI應用的新創業者,漣漪效應正持續擴大中。

三顧不僅引進大量的AI與數位運算,同時跨界與宏碁集團合作,透過其AI技術,生產具...
三顧不僅引進大量的AI與數位運算,同時跨界與宏碁集團合作,透過其AI技術,生產具治療潛力的樹突細胞。圖為三顧副董事長陳宗基。 報系資料照

細胞治療靠AI擺脫傳統手工業

專注於再生細胞療法的三顧副董事長陳宗基表示,細胞治療特性是少量多樣,每個產品、製程、病人的狀況都不一樣,因此都是人工製造,「這是個手把手的工作,非常有效但非常貴,因為它就是個手工業。」

因此,三顧希望透過數位化讓實驗室也能有工廠的概念。也就是透過數位孿生,在虛擬實驗室用同樣的數據與流程先執行,找出問題改善後,再丟回虛擬實驗室反覆驗證,一直到確保不會出錯,才進入實體實驗室。

同樣的,數位孿生也可以進行最佳化自動智能排程, 依據過去的數據訂出優先順序,把參數放進去,透過AI進行排程。

陳宗基表示,三顧曾發現,依照同樣的標準流程(SOP)在細胞治療實驗室內,產量時多時少,團隊反覆分析哪裡出錯,最後透過AI演算法找出最大的原因,是原料有效性出錯,「那是我們認為最不可能出錯的。原來每個工程師在搖實驗皿時,規定的流程是搖三下,但每個人的手部動作不一樣,有人右搖、有人左搖,使得懸浮構造、原料溶解等情形不一樣,產量也有所不同。

三顧因此透過AI手部動作捕捉及分析系統,將每位工程師的動作都記錄下來進行分析,找出哪一個效果最好,根據成功案例協助員工改善手部動作。

三顧不僅引進大量的AI與數位運算,同時跨界與宏碁集團合作,透過其AI技術,生產具治療潛力的樹突細胞,攜手醫院共同針對目前難治之症開發免疫細胞療法。本身並非電子科系畢業的陳宗基,甚至重回校園研修資管,陳宗基強調,「三顧是從事再生醫療的科技公司。」

創新醫材藉由AI積極搶市

安克日前的法說會上,特別在現場展示呼吸中止症檢測系統「安克呼止偵」,「呼吸中止症過去可能要去睡眠中心排三到六個月,透過這套系統即可免過夜、10分鐘就檢測出來。」安克董事長李伊俐對自家產品信心十足。

「安克呼止偵」以超音波非侵入性的檢查儀器,搭配 AI 分析,快速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篩檢及風險評估,安克呼止偵2022年開始銷售,已在台灣、泰國的醫療院所使用。

李伊俐表示,大約五年前跟醫生談AI,醫生都質疑「這有比較厲害嗎?」現在因為生成AI很夯,醫生對AI的接受度高,病患也覺得用AI是比較先進的醫生,有助AI創新醫材拓展市場。

安克另一項軟體產品甲狀腺超音波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軟體「安克甲狀偵」,除了美國、歐盟、台灣,甚至取得中國CFDA認證,並已進駐日本高知大學、阿聯酋杜拜AI健診診所,以及德國柏林知名甲狀腺專科醫院。

「創新醫材取得認證是基本門檻,下一步還要找到國際級的醫療院所合作進行臨床才有市場。」李伊俐指出,安克因此與台大醫院、Stanford Medical Center進行臨床合作,期待在此波AI浪潮中搶得先機。

長佳智能公司董事長陳明豐。 記者林俊良/攝影
長佳智能公司董事長陳明豐。 記者林俊良/攝影

醫生也掀起AI創業潮

不僅生技公司與醫材業者積極開發醫療AI應用,近來也不時可見醫師、醫院院長跨界成為創業家,發揮醫療專業結合資訊人才,並利用醫院授權提供的醫療大數據,投身醫療AI研發。

例如,專攻醫療AI的上櫃公司長佳智能(6841),創辦人蔡長海及董事長陳明豐,分別為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前台大醫院院長,長佳智能主要研發「腦神經」、「心血管」、「癌症」等急重症偵測與診斷系統,運用中國醫藥大學技術移轉橫跨20年、300萬名病患的龐大醫療資料庫,由醫師、放射師與工程師協作打造醫療AI,由AI系統輔助醫師診斷,有助提升醫師工作效率、優化照護流程。

長佳智能總經理李友錚指出,公司最初的發展策略,一開始就鎖定判讀難度高、進入門檻高的「藍海」以開拓商機;其他如眼底鏡、皮膚等醫療AI,則是競爭較激烈的紅海市場。

截至目前,長佳智能已取得31張國內外醫材許可證,包括14張台灣TFDA、9張美國FDA等,近期並宣布和國際大廠西門子醫療簽署策略聯盟合約。

另外,研發牙科AI的新創台灣牙e通,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欽章為現役牙醫師,他創立的公司從開發醫療資訊系統、診所管理系統,進而延伸到牙周病偵測AI的研發,與北醫合作取得兩萬張X光影像資料,由牙醫師及牙醫系學生標註資料用於訓練AI。此系統預計最快今年可取得TFDA認證,將可用於協助核保及出險給付判斷,可減少漏洞爭議,目前已和幾家保險業者洽談中。

此外,台灣牙e通透過生成式AI,作為牙科從業人員的智慧助手,包括查詢健保申報代碼及規則的智慧對話機器人,以及讀取病歷中的文字,便得以生成圖文並茂的治療計畫等,可協助牙醫師及牙助的工作流程、醫病溝通更加順利。

AI解放醫護人員雙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大附醫)也攜手台灣微軟,開發生成式AI智慧醫療紀錄-「智海系統」,運用微軟Azure平台,透過語音辨識技術提供大模型服務(GPT-4),為全球醫療系統第一個以華文建構的生成式語音智慧醫療系統,透過醫護專家口述,AI引擎能快速撰寫病歷,提高醫護效率。

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強調,智海系統不是只把語音變成文字紀錄,還要把醫療文字與醫生的思維放進來,是一個聰明的醫生助理。

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分析,生成式AI已從話題變成議題,同時進入產業,醫療是全球AI應用領先的產業,不管是生成式AI、影像判讀、流程處理,透過AI 可以提高醫護效率,讓專業做更專業的事情,至於流程或重複的紀錄就交給AI, 「生成式AI是我們賦予產業的大腦,有了大腦,旅程才剛開始。」

延伸閱讀 》

白色巨塔AI風1/醫療AI大語言模型成新顯學 穿著白袍的醫生變身科技聖手

白色巨塔AI風3/公私立導入智慧醫療速度大不同 公立醫院會意外淪為輸家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蘋果面臨挑戰 科技光環褪色
下一篇
彭啟明專訪2/綠色債券是什麼?真能幫企業解減碳轉型的痛?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