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白色巨塔AI風 3/公私立導入智慧醫療速度大不同 公立醫院會意外淪為輸家嗎?

這幾年,國內的醫療院所積極推動醫療智慧化,不少醫院透過與科技業者的合作,紛紛喊出數位轉型,但是相較於私立醫院在採購與投資上的彈性,如今看來,公立醫院彷彿受到諸多限制。 報系資料照
這幾年,國內的醫療院所積極推動醫療智慧化,不少醫院透過與科技業者的合作,紛紛喊出數位轉型,但是相較於私立醫院在採購與投資上的彈性,如今看來,公立醫院彷彿受到諸多限制。 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767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孫嘉君/台北報導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童綜合醫院鼓勵員工提出創新點子,不用招標、比價,幕僚評估對醫院有利,就可以做。」童綜合醫院第二代接班人、總院長童敏哲說,科技應用是趨勢,童綜合必須跟上趨勢、走向未來,而且越早使用受益越多。

白色巨塔AI風1/醫療AI大語言模型成新顯學 穿著白袍的醫生變身科技聖手

白色巨塔AI風2/醫療AI應用遍地開花 這些台企努力打入贏者圈

童綜合醫院不止與鴻海合作建立醫療巨量模型(LMM),近年更陸續與廣達(2382)、英研智能(英業達與研華合資成立)、元太等科技廠合作,導入數位床頭卡、彩色無電池健檢電子紙智慧卡等,積極擁抱新科技。

這幾年,國內的醫療院所積極推動醫療智慧化,不少醫院透過與科技業者的合作,紛紛喊出數位轉型,但是相較於私立醫院在採購與投資上的彈性,如今看來,公立醫院彷彿受到諸多限制。

在近來這一波白色巨塔廣吹AI風底下,公立醫院會成為「意外的輸家」嗎?有突圍之道嗎?

童綜合醫院不止與鴻海合作建立醫療巨量模型(LMM),近年也積極與多家科技業者合作...
童綜合醫院不止與鴻海合作建立醫療巨量模型(LMM),近年也積極與多家科技業者合作擁抱新科技。圖為童醫院長童敏哲。 圖/童醫院提供

童綜合擁抱創新 近年聲量大增

位於中部海線的童綜合醫院,近年不僅因為擔任白沙屯媽祖繞境時的隨駕醫護團隊,在中部以外的知名度大增,積極與科技大廠合作,導入各種智慧醫療解決方案,也讓童綜合聲量明顯提升。

童敏哲表示,童綜合已成立52年,由父親童瑞欽創立,而「跟上趨勢、走向未來」正是家訓,也促使童綜合鼓勵創新、並透過科技落實ESG。

包括運用AI人工智慧系統及資訊化管理、導入數位床頭卡、藥局中的智慧藥櫃或藥車採用電子紙、健檢電子紙智慧卡等,其實都是同仁提案,或是童敏哲因為與大學簽約時,對方使用電子紙簽約,評估後覺得對醫院有利,便找廠商來簡報。不用冗長的公告、招標、比價、決標等程序即可定案。

童敏哲指出,醫院必須24小時空調,有些設備、藥品必須溫度控制,其實都需要耗費能源,因此童綜合透過新科技的導入,希望落實環保節能。去年底童綜合攜手元太,推出健檢電子紙智慧卡,卡片與智慧醫院系統連線,透過無線通訊技術傳輸微量的電力,即可將最新檢查進度刷新於電子紙顯示畫面上,取代使用紙筆勾選註記的程序。「不僅可用在院內每日健檢約200人次、還可用在院外每年約14萬人次的健檢。」得以減少能耗。

公立醫院受限多 AI大戰沒指望了嗎?

不同於私立醫院,不論是攜手科技廠商合作開發,或是與生醫公司打造醫療科技應用,同樣是公立醫院,各體系醫院分屬不同主管機關,就受到各自的法規所管理。

去年底,生策中心舉辦國家新創獎頒獎典禮,會後台大醫院長吳明賢接受媒體訪時,忍不住吐露心聲說,台灣特殊的公立醫院,涵蓋軍醫、榮總、教育部、衛福部體系,占了國內五成以上的醫療量能,尤其醫學中心研發能量充沛,不過,法規卻規定無法直接投資公立醫院的研發成果,形同造成創新的限制。

尤其2022年12月,衛福部醫事司宣布《醫療法》第35條醫療法人投資鬆綁,符合條件的醫療法人不再受「投資單一公司不可超過實收股本20%」所限制。值得注意的是,醫療法人指的是醫療財團法人及醫療社團法人,如長庚、慈濟、中國附醫、北醫等,公立醫院並沒有在其中。

身兼醫師、律師的KPMG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共同主持人蘇嘉瑞說,由公立醫院的角度來看,不免會認為醫療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可從投資限制鬆綁得利,唯獨公立醫院仍綁手綁腳,不過這仍須回歸到問題本質來看,即公部門投資的適當性。

他舉例,國立大學附設醫院,如台大醫院、成大醫院,主管機關為教育部,而榮總體系醫院則是行政院退輔會轄下,若要進行財務投資、股權投資,各部會訂有不同的規範,並非一時半刻就能改變。

不過,他指出,近來可以看到一些國立大學的醫學院教授、公立醫院醫師取得技轉授權,去外面成立公司,另外還有許多國科會計畫支持的技術研發,有機會孕育出新創公司來。

新型態公私協力能解圍

儘管公立醫院在投資規範上,不若醫療法人來得開放,尚有努力空間,但他認為,也有一些突圍方式,讓技術研發成果得以開枝散葉,讓更多民眾可享有先進的智慧醫療服務。

他也提到,在許多醫院研發的AI技術,會透過授權技轉途徑給外部企業,讓技術可以有更廣泛應用機會,研發單位也能得到授權金回饋,如此公私協力的模式,也能讓學術研發與商業經營更加相輔相成、做得更好。

延伸閱讀 》

白色巨塔AI風1/醫療AI大語言模型成新顯學 穿著白袍的醫生變身科技聖手

白色巨塔AI風2/醫療AI應用遍地開花 這些台企努力打入贏者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蘋果面臨挑戰 科技光環褪色
下一篇
彭啟明專訪2/綠色債券是什麼?真能幫企業解減碳轉型的痛?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