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4/投資人評估碳費的投資風險 金融業摩拳擦掌搶商機

本文共1554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劉忠勇/綜合外電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美英金融巨擘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碳相關交易熱潮。 路透
美英金融巨擘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碳相關交易熱潮。 路透

隨著世界多國都在推動碳權交易計畫,碳價上漲已成為勢不可免的趨勢,將推升企業營運成本,促使貨幣基金經理人開始評估對股票投資造成的影響,美英金融巨擘則正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碳相關交易熱潮。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1/多國審慎設定碳價 以免減碳衝擊經濟成長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2/新加坡多管齊下 拚當亞洲碳交易重鎮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3/中國大陸想用碳普惠 把減碳行動擴及一般個人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5/再次推動碳定價的時機已成熟 別再放過機會

Invesco亞太ESG客戶策略部門主管陳浩揚表示,該公司正以每噸不到10美元到超過100美元的碳價區間,測試其投資組合,模擬不同的未來情境,隨著亞洲碳費和政策起飛,投資人面臨「實質風險」。

摩根士丹利(大摩)日本以外亞太永續研究部門主管陳提姆(音譯,Tim Chan)說,他和他的團隊正在關注歐洲,因為若歐洲碳費「成功執行」,可能成為中國大陸和日本逐步提高碳價的誘因。

富達國際(Fidelity)已開始考量到歐盟對碳密集進口收費的影響,身兼投資組合經理人的亞洲管理主管王芳說,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成形,「我們正開始在我們的模型考量這項額外稅收會怎麼影響」企業現金流。

CBAM正促使其他國家考慮推行自己的措施,英國正在評估類似機制,其他國家也打算提高碳費,以免碳稅收流失給歐洲。王芳說,全球正出現愈來愈多碳排交易市場,將對許多企業的碳排放訂出明確價格,將直接進入該公司投資企業的成本結構,因此富達正重新考慮是否要投資一家中國大陸肥料或殺蟲劑大廠。

碳價上漲日益威脅投資報酬,歐盟對碳密集進口課稅可能加速漲勢。瑞士隆奧(Lombard Odier)碳解決方案主管伯納斯柯尼指出,CBAM可能帶動碳價漲勢,使碳價趨近歐盟的每噸約75歐元(82美元)水準,該銀行研究員估算,若碳價漲到每噸100美元,到2030年時,MSCI世界指數半數成分企業的獲利都將受影響。

世界多國都在推動碳權交易計畫,碳價上漲已成為勢不可免的趨勢,將推升企業營運成本。...
世界多國都在推動碳權交易計畫,碳價上漲已成為勢不可免的趨勢,將推升企業營運成本。美聯社

碳價上漲日益威脅投資報酬

企業可能遭受雙重打擊,碳價上漲代表營運成本增加,CBAM碳稅又會提高進口碳密集原料到歐洲的營運出。

不過,美國華爾街和英國倫敦金融城等地的銀行家正在備戰,希望在這塊規模上看1兆美元的市場插旗。高盛、花旗集團、摩根大通以及巴克萊等銀行業者都已設立碳交易與融資團隊,從尋求為碳固存(carbon sequestration)的開發案提供融資、一直到碳權交易、以及提供企業客戶購買碳權的交易等,也希望支持新興市場當地缺乏資金、難以擴大規模的計畫。

花旗全球碳權交易主管巴提可說,新興市場許多計畫開發商都沒有龐大的資產負債表,籌資也遭遇困難,研擬如何縮減這個融資落差、並導引資金流人物,正是花旗等銀行能扮演的角色。

在高盛管理商品永續解決方案部門的葛瑞畢恩也說,高盛的重心放在擴大所有永續大宗商品的交易與融資解決方案,例如碳、再生能源和其他才剛起步的環境商品,同時提醒這塊市場依然紛雜,效率和透明度的發展也都還在萌芽階段。

摩根大通(小摩)今年稍早已在休士頓延攬首位自願性碳權的交易員。小摩發言人則說,摩根大通提供碳權交易,以及資本、顧問和造市服務,碳權是小摩「愈來愈重要」的聚焦領域。

目前碳權仍是一塊爭議頻傳的市場。全球最大碳權販售者South Pole執行長11月黯然下台,承諾調查漂綠的指控並從中汲取教訓。有人認為,跨國銀行進入這塊還沒被適當監管的市場,是個令人憂心的發展。

不過,對難以消除碳排的部門來說,這種產品是處理剩餘排放量(residual emissions)的關鍵工具。目前碳價每噸不到30美元,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2022年碳權需求銳減12%後,2023年也看減5%,「但支撐需求的基本驅動者仍未改變」,包括許多企業若不使用碳權將無法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AI衝浪大時代2/輝達造浪 今年AI伺服器可望大出貨 只怕美中地緣政治來亂
下一篇
老了住哪裡2/都市內養老 日勝生旗下樂陶居打造平價有溫度的退休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