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1/多國審慎設定碳價 以免減碳衝擊經濟成長

亞洲推出、規劃及發展碳定價制度的速度為舉世最快。 路透
亞洲推出、規劃及發展碳定價制度的速度為舉世最快。 路透

本文共2379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台灣碳交所的「碳權交易平台」已在2023年12月上線,其實整體亞洲正崛起成為驅動全球碳定價趨勢的熱點,印尼和日本都已陸續啟動碳權交易所,全球最大汙染排放國中國大陸也計劃最快2024年擴大現有的碳定價計畫,印度也正在推動自家的準備措施。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2/新加坡多管齊下 拚當亞洲碳交易重鎮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3/中國大陸想用碳普惠 把減碳行動擴及一般個人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4/投資人評估碳費的投資風險 金融業摩拳擦掌搶商機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5/再次推動碳定價的時機已成熟 別再放過機會

國際碳行動合作組織(ICAP)祕書處主管戴克拉瑞說,亞洲推出、規劃及發展碳定價制度的速度為舉世最快,若未來兩年有更多新機制上線,也不令人意外。儘管亞洲碳市場規模從2020年來已擴增一倍,卻只涵蓋全球14%的碳排放。

多數政府因擔心會拖累成長,始終不願推行完全規模的機制,偏好先針對特定部門實施,碳價也偏低。戴克拉瑞說,碳交易機制從相對低價開始,常是深思熟慮的選擇,以確保所有參與者了解機制的運作方式,隨著未來幾年這些制度成熟,價格預料將上漲。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2021年已推出碳排交易機制,由上海證交所營運,瞄準每年共排放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2,200家發電廠,預定最快2024年初擴大碳市場範圍,從發電領域擴及其他造成汙染的部門。中國大陸已選定八個地區進行碳市場試點,與全國交易機制並行,涵蓋全國機制未包含的實體和產業,之後將併入全國機制。

中國大陸碳交易市場以基準指標與實際排碳水準,免費分配配額,以鼓勵企業參與,額外配額則拍賣競標,之後將從免費配額逐步過渡到有價配額。北京當局計劃在2030年擴大碳交易到涵蓋總碳排量的70%。

印度

印度2021年提出分階段推出全國碳市場的藍圖草案,國會2022年12月通過能源節約法案,尋求設立碳交易機制,提議分階段推出碳交易,包含兩種機制,一是為碳密集產業設立一套強制遵循市場,要求13個產業的1,000多家實體應逐步過渡到強制遵循市場,另一為還在設計的自願參與市場。

印度能源效率局主管貝克爾說,強制遵循市場應會在未來兩年內推出,2030年前涵蓋印度15%碳排量,瞄準鋼鐵、鋁及水泥等產業。印度也計劃設立穩定基金,讓碳權價格高於特定門檻,確保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印尼

印尼2023年2月實施煤電廠強制碳交易的第一階段,9月底啟動印尼碳交所,由印尼證交所營運,主要交易兩種碳權「企業行為人技術批准排放門檻」(特定企業或活動的最高排放上限,未達上限者可用於交易,但只能在國內交易同類碳權)以及「溫室氣體減排憑證」(證明已減排的憑證,能跨國與跨產業交易)。

印尼2023年2月實施煤電廠強制碳交易的第一階段,9月底啟動印尼碳交所。歐新社
印尼2023年2月實施煤電廠強制碳交易的第一階段,9月底啟動印尼碳交所。歐新社

印尼預料將在2030年前針對裝置容量超過100 MW(千瓩)的發電廠,分三階段推出強制遵循措施,分別是第一階段的2023~2024年規範99座煤電廠,第二階段為2025~2027年,第三階段是2028~2030年,逐步擴增範圍到石油和天然氣發電廠,最終將是強制性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及碳稅並行,未能履行交易體系義務者將被課稅,稅率最終和國內碳市場掛鉤。當局正起草三項法案,將作為碳稅的法源基礎。

日本

日本由東京證交所經營的第一個自願碳交易機制,已在2023年10月開始。路透
日本由東京證交所經營的第一個自願碳交易機制,已在2023年10月開始。路透

日本由東京證交所經營的第一個自願碳交易機制,已在2023年10月開始,目前188家企業、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能交易政府認證的碳權「J-Credit」,每個單位為一噸二氧化碳當量,每天執行兩次交易。東京證交所在11月底試驗推出造市機制,實施到2024年2月29日,預定2026年4月起的2027年度全面營運。

東京證交所在國內也將遭遇競爭,日本SBI控股公司已註冊登記成為交易「J-Credit」、再生電力憑證及民間自願性碳權的交易所。日本之後將推行十年的碳定價計畫,把現有的產官論壇綠色轉型聯盟(GX League)發展為全國強制遵循機制,將在2027年度設立碳排放交易機制的準則,2034年度開始標售發電產業的碳排配額。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在2022年12月在馬來西亞證交所推出自願碳市場(VCM),為全球第一個遵循伊斯蘭律法的碳交易所,採用兩種標準化合約,包括以技術為基礎的碳權合約(GTC)、以及以天然資源為基礎的碳權合約(GNC+),在2023年3月成功進行首筆拍賣後,碳交所2023年9月正式運作,啟動非公開市場的碳權交易。

馬來西亞也正和世界銀行合作,研究碳定價工具的可行性,預料2025年發布結果。

新加坡

新加坡2019年已推出碳稅,為東南亞第一個設定碳價的國家,適用於所有溫室氣體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企業,包括煉油業者和發電廠,企業2020年起可購買碳權,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5星元(3.65美元),2024年將提高到25星元,接著在2030年前逐步提高到50~80星元。

新加坡2021年以產官合資形式,成立東南亞第一家碳交所,2021年11月完成第一筆碳權的試驗標售,2023年6月推出碳權現貨交易平台,著眼利用地理優勢橋接西方國家與亞洲新興市場之間的碳權與投資流動,也有助自身加速減碳。不過,星國目前沒有須強制遵循的碳市場。

南韓

南韓2015年開辦碳排放交易機制,涵蓋全國約七成的經濟活動,為東亞第一個全國強制遵循的碳排放交易機制,涵蓋約74%的碳排量,包括國內電力、工業、營建、廢棄物、運輸及航空業的684家最大碳排者,根據生產水準和貿易密集度指標免費分配配額,但至少10%配額須被標售,

但在2023年碳配額價格跌至歷史新低後,南韓改善全國的碳排交易體系,2023年9月宣布計畫,要擴大該機制的參與範圍,並推出期貨商品,以提振這塊市場的流動性。

台灣

台灣已通過氣候法案的一項修正案,今年為主要二氧化碳排放者建立一套碳費機制,將對主要排放者徵收碳費,費率與相關細節措施將在未來規範決定,碳交所2023年12月啟動碳權交易,2025年開徵碳費,預計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將介於5~15美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AI衝浪大時代2/輝達造浪 今年AI伺服器可望大出貨 只怕美中地緣政治來亂
下一篇
老了住哪裡2/都市內養老 日勝生旗下樂陶居打造平價有溫度的退休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