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3/中國大陸想用碳普惠 把減碳行動擴及一般個人

北京當局已推出「碳普惠」計畫,希望動員全社會、而非只有產業,在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美聯社
北京當局已推出「碳普惠」計畫,希望動員全社會、而非只有產業,在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美聯社

本文共1378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在深圳鹽田區的地鐵站,當地政府向通勤者推廣「碳幣」,能抽獎及換取購物折扣券和旅遊卡,並以「全民碳路」計畫將獎勵登入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民眾。

北京當局已推出「碳普惠」計畫,希望動員全社會、而非只有產業,讓這個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在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中國大陸希望最終把這些計畫整合到全國的碳牌交易體系,並且產生個人汙染者的碳權,而深圳的行動只是全國鼓勵民眾捨棄開車、植樹、減少能源使用等數十項計畫的其中之一。

延伸閱讀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1/多國審慎設定碳價 以免減碳衝擊經濟成長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2/新加坡多管齊下 拚當亞洲碳交易重鎮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4/投資人評估碳費的投資風險 金融業摩拳擦掌搶商機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5/再次推動碳定價的時機已成熟 別再放過機會

將減碳普及至一般家庭

例如上海表示,2023年11月生效的規範最終將「完全連結」到當地碳市場,允許企業申請使用一般家庭的碳權達成減碳目標。廣東也允許企業能透過碳普惠的碳權,達成10%的減碳義務。

儘管中國大陸減碳任務艱鉅,但每個人減碳的潛在效益龐大。中國科學院2021年的研究指出,在中國大陸每年超過100億公噸的總碳排中,一般家庭占了超過一半。

中國大陸2015年起便在構思碳普惠的雄心,當時廣東省發布把低碳活動轉換為碳權的細節規定,此後,全中國大陸出現數十項相關計畫,運用每日步行步數、搭乘大眾運輸、購買環保產品等個人數據,給予碳幣。

銀行業者也持續測試個人碳帳戶系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大陸央行)在浙江省衢州市試驗「點碳成金」貸款,允許消費者贏得碳積分,從而提高個人信用評等。

中國大陸碳普惠的雄心宏大

其他國家也曾試驗個人碳交易的構想,芬蘭和澳洲諾福克島都曾推行試行計畫,英國環境部也在2006年委託研究,但結論是政治和經濟上都不可行。新加坡正在展開一項計畫,提供節約用電民眾「樹葉」代幣,能換取購物折價券。

美國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教授索瓦庫爾則認為,多國都曾小規模試行自願性質的計畫,包括數據視覺化、或分享能源或碳排數據,但都缺乏中國大陸所設想的規模和範圍,也未整合到碳幣,「碳幣是個聰明的構想」。

不過,一大挑戰是要怎麼把廣泛的個人減碳行為商品化,包括上班與供暖的方式、或垃圾分類,上海紐約大學環境研究教授李逸飛認為,重點在於驗證,但在設定變項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差異很大,這是個大問題。中國大陸碳普惠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昕已提醒,需要更好的標準,以量化低碳行為,迄今各種計畫已造成困惑與不一致。

學者也表示,這些計畫是單純紀錄已減碳的行為、還是能鼓勵人們擴大減碳,仍不可知。

而且,中國大陸要實現這種企圖心依然長路迢迢。多數民眾仍是被動的參與者,北京一項計畫聲稱用戶超過3,000萬人,只有1.4%為活躍用戶。也有人擔心,碳普惠計畫可能把工業污染者的減碳負擔轉移給個人。

此外,隨著數千萬人都已登記碳普惠計畫,一些專家也擔心國家可能藉此獲得更大的權力,干預人民生活,懲罰未做出正確減碳選擇的民眾。智庫自由之家中國大陸研究主管王亞秋說,目前的計畫都還是自願性質,但中國大陸政府缺乏透明度和難以問責的本質、以及過去用大數據進行社會控制的紀錄,都是讓人擔心的理由。

中國大陸環境官員蘇偉表示,中國大陸綠能轉型勢將涉及大幅改變人們日常習慣和消費型態,但碳普惠計畫可能維持自願參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AI衝浪大時代2/輝達造浪 今年AI伺服器可望大出貨 只怕美中地緣政治來亂
下一篇
老了住哪裡2/都市內養老 日勝生旗下樂陶居打造平價有溫度的退休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