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重啟服貿?學者點出三前提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79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即時報導

重啟服貿成為近期藍綠白政治交鋒點。學者分析,服貿主要目的是將台灣針對中國大陸部分經貿限制消除拉近與WTO規範,認為服貿要重啟,須滿足大陸官方願不願按當年版本討論、申請CPTPP有無必要重啟服貿,以及能否取得國人共識等條件。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回顧,台灣長年採取「雙軌制」,也就是對外按WTO,對陸則採取較嚴格措施,當年大陸與台灣簽訂ECFA時曾提出,ECFA屬於深化貿易協定,應逐步放寬限制;但當時台灣並未正面回應,大陸也沒有繼續堅持。

他補充,ECFA上大陸對於台灣讓利較多,貨貿、服貿也是延續「大國應讓利小國」精神,而台灣並未服貿給予大陸特別待遇,而是至少要「小於等於」WTO承諾。

然而,服貿後續影響遭放大,引爆「太陽花學運」,讓服貿及貨貿無疾而終,後續也並無重新討論。一直到近年,大陸重新檢討兩岸經貿政策,包括禁止農漁產品輸陸,向WTO提出2,455項產品的貿易產品調查都是依照相同脈絡。

針對服貿能否重啟,劉大年認為有三大前提要釐清。第一台灣是否能夠確保大陸願意跟台灣談服貿,並且是按照當年「大國讓小國」方式繼續談,還是會要求「對等談判」,如果是後者,那麼要談重啟服貿就勢必要放大到更多產業去談,「這部分台灣受得了嗎?」

第二,台灣與大陸目前都想加入CPTPP,雖然政府最希望可以出現「台灣加入、大陸不加入」的最佳情境,但發生機會微乎其微。若台灣與大陸同時加入CPTPP,依照CPTPP一視同仁、優於WTO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台灣不僅要大量放棄對陸產品的輸入限制,大量產品降至零關稅,相關投資限制也必須開放,屆時服貿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最後,劉大年認為,無論是當年的服貿、貨貿,或是CPTPP,對於台灣社會產生巨大衝擊,如何達到意識形態,或是經濟取得全民共識或許才是最困難的,這部分台灣社會及產業是否做好準備,仍有待商榷。


延伸閱讀

隨總統大選將至、各黨叫陣 「重啟服貿」真能起死回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民進黨團控立院議事程序不正義 不排除提告與釋憲
下一篇
陸方誣指我國行賄友邦 外交部給予強烈譴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