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寶林茶室3大疑點未解 最終環境採檢4/14將揭曉

本文共768字

聯合報 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從3月底發生至今,有時用河粉、粿條個案身上皆檢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然而環境採檢僅有越籍廚師手部跟糞便被驗出,其他部分不論是會讓產生邦克列酸的唐菖蒲柏克氏菌或是邦克列酸都沒有檢出。最終饒河店廚師、越籍廚師住處的檢體將在14日出爐,相關疑惑能否揭曉?

疑點一:能產生邦克列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從哪裡來?

唐菖蒲伯克氏菌四個病原型,其中只有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容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發酵椰子和發酵玉米產品,在該類污染的食材上滋生後產生致命毒素-邦克列酸。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唐菖蒲柏克氏菌仍要由農業部繼續調查,我國是否有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初步了解是沒有,但是到底是尚未發現還是不存在,仍待農業部進一步調查確認。

疑點二:檢出幾乎都是陰性,到底哪一個環節出問題?

除了越籍廚師手部跟糞便被驗出以外,其他不論食材還是環境採檢都沒有驗出唐菖蒲柏克氏菌跟邦克列酸。楊振昌說,目前雖然可以確定是邦克列酸中毒,但是仍無法釐清是哪一個環節造成污染,但已經知道邦克列酸容易產生的條件,未來仍可以盡量避免。

楊振昌表示,唐菖浦伯克氏菌在中性(pH6.5至8)、低鹽(含鹽量小於2%),以及溫暖潮濕環境(20至30度)可大量孳生,特別是富含油酸的椰子、玉米、木耳、銀耳等容易產生邦克列酸。

馬偕急診毒物科主任蘇昱彰也說,目前可以確定是食物出問題,該細菌生成有一定條件。若該細菌依附在餅乾上,就不一定會生成。

疑點三:有可能是人為下毒嗎?

「不太可能是下毒」,楊振昌說,但是目前環境採檢等結果仍沒有辦法確認感染流程,因此沒有人說百分百不可能是人為下毒。然而,邦克列酸不容易合成,要生成需要相當好的專業知識,一般民眾難以合成該毒素下毒。蘇昱彰則認為,還需要看監視器錄影等調查結果,有待檢調等群策權力一起努力。

台北市上月底爆發寶林茶室邦克列酸中毒事件,仍有疑點尚未消除。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上月底爆發寶林茶室邦克列酸中毒事件,仍有疑點尚未消除。本報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花壽司裡有蛞蝓!連鎖壽司店疑爆食安問題 北市衛生局將到餐廳稽查
下一篇
創業之星選秀 快來報名/鴻海專利授權 力挺新創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