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量子新霸權 1/拜登阻止中國接近的量子運算 鴻海、廣達也布局了 台灣能分到一杯羹?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一場演講中透露,希望2025年10位元量子電腦可以上路,鴻海也是國內最早布局量子運算的佼佼者之一。 報系資料照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一場演講中透露,希望2025年10位元量子電腦可以上路,鴻海也是國內最早布局量子運算的佼佼者之一。 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3233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孫嘉君/台北報導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嚴禁美國的企業或個人,投資與中國有關的半導體、AI人工智慧與量子運算。AI、半導體,可說是全球當紅的科技炸子雞,拜登此舉為的就是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不過,何以量子運算也被拜登畫入紅線區呢?

箇中原因就在於,量子運算背後所蘊藏的「得算力者,得天下」,既然都要打壓中國了,又怎能讓競爭對手掌握明天的「量子霸權」呢?!

國外「量子谷」、新創黑馬齊奔騰 台灣與國際頂流的差距?

這家台灣量子新創公司有何本領 國發基金、義美老總、緯創都看中它

更多深度報導

在特定領域中,量子運算可以突破古典電腦運算的限制,以極快速度進行高度複雜的運算。...
在特定領域中,量子運算可以突破古典電腦運算的限制,以極快速度進行高度複雜的運算。圖為IQM的量子電腦。 美聯社

量子霸權 美中都想搶占

量子霸權之說,可追溯自2019年,當時Google宣稱其所研發的量子電腦,已可計算一般古典電腦都難以企及的領域,自稱掌握了量子霸權;谷歌此說,引起了超級電腦「巔峰(Summit)」開發者IBM的不悅,IBM強調量子電腦與超級電腦各有所長,兩者應該是協作關係。沒想到,隔年,中國大陸也宣稱自家的「九章」量子電腦比Google更快,同樣也享有量子霸權。各家說法難驗真偽,卻自此開啟外界對量子運算的無邊想像。

量子運算跟一般奠基於古典電腦的運算有何不同?古典運算是透過眾多的0與1,進行數位訊號儲存、邏輯運算,每個位元(bit)只能儲存一個資訊;而在量子運算中,量子位元(qubit)不侷限於0與1,而是0與1兩種狀態各種機率的疊加,在特定領域中,量子運算可以突破古典電腦運算的限制,以極快速度進行高度複雜的運算。

工研院電光所組長、台大光電所長吳育任解釋,現行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做到線性倍數成長,例如輝達H100晶片,較前代A100運算效能高上4.5倍;但是量子電腦運算速度,則可以做到指數級提升,從而解釋了日前Google宣布的量子電腦新技術突破,為何能比目前最強大的Frontier超級電腦還要再快47年。Frontier超級電腦是由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與 AMD 共同打造。

量子運算所能計算的範圍,大到難以想像,如此龐大運算力,也將改變全世界。舉一個現在進行式來說,今年4月,IBM與莫德納藥廠(Moderna)宣布,莫德納和IBM將以生成式AI模型改良配方,以設計出更為安全有效的mRNA藥物。

很多新藥開發商動輒十年、燒了數十億美元,為的就是找出一種可行的藥品分子組合,來抵抗特定疾病,偏偏這樣的組合在研究過程中可能趨近無限,這對算力有限的傳統電腦來說,也許要算到天荒地老,但是對於量子電腦來說,解題卻是在須臾之間。

如此算力,還可以用在模擬流行病發生的機率,或是預測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糧食生產量,甚至還可以為打結的城市交通,找出更好的解套路徑,銀行家也可用量子運算來找出更好的投資組合。

在國外,已有不少科技巨擘、國家競相爭奪量子霸權;在台灣,則有鴻海(2317)、台積電、廣達等大廠投入量子運算技術開發,在新的量子風潮下,「台灣隊」表現如何呢?

鴻海高調投入 布局量子電腦開發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一場演講中透露,希望2025年10位元量子電腦可以上路,並準備把10位元量子運算力透過雲端對外開放,全面朝量子計算、量子通訊、量子感測、量子模擬等四大領域發展。

目前用於建構量子電腦的主流技術,包括超導迴路、離子阱、光子、矽量子點等,不同於IBM以超導技術為主,鴻海選擇了「離子阱」。鴻海2020年即積極投入量子電腦軟硬體研發,2021年12月成立離子阱實驗室,這也是台灣產業第一座量子電腦研發實驗室,目標是五年後推出開源可編程的離子阱量子電腦原型。

「這樣的量子電腦原型,功能不是很複雜,」鴻海研究院離子阱實驗室主任林俊達表示,主要就是要做出一個原型概念的機器, 希望整合鴻海內外部資源,提升台灣的量子實力。目前該實驗室已成功研發並製作出第一代刀鋒型離子阱核心,下一階段的多區型及晶片型離子阱仍在設計中。

林俊達指出,隨著社會對於新技術(如AI、量子)的了解,過熱的期待會慢慢修正,從學者角度來看,希望這個過程是一個緩步而穩定的攀升,「不要過熱但也不要卻步。」

除了鴻海,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在2019年指派工程師研究量子電腦,預料量子技術一旦成熟,量子電腦將為廣達帶來雲端與 IOT 裝置的新商機。

量子電腦供應鏈 台廠有機會

面對來勢洶洶的量子浪潮,吳育任表示,台廠有機會在量子電腦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些公司正默默布局;也有一些公司可能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供應鏈的一部份,正以一般零組件價格,供貨給運用量子技術開發產品的業者。

細數量子電腦周邊供應鏈,通稱「極低溫冰箱」的冷卻系統是重要基礎,因為接近絕對零度(約攝氏-273度)的環境,才可使量子位元維持疊加、糾纏態等特性,達到超越古典電腦的運算效能。吳育任指出,極低溫冰箱對台灣而言,是一定可以突破的技術,端看未來市場成長,是否大到讓業者願意投入。

在超導迴路技術部分,吳育任認為,晶圓廠將扮演要角,不過,並不需用到5奈米或7奈米等級的先進製程,成熟製程便足夠。

由此也意味,在量子時代下,擁有先進製程的台積電、三星,不一定擁有絕對優勢,而在美中貿易戰下,處處被美國掐住喉嚨的中國晶圓廠,同樣有機會。此外,IC設計與元件廠及三五族半導體廠商,分別在高頻微波電路和微波元件、低雜訊放大器等領域,都有發展機會。

台灣急起直追 但投資不足、人才缺乏 

不讓量子科技大國美國、中國專美於前,近年政府與業界也擴大量子技術研發投資,除了鴻海大舉投入,去年3月產官學已共同成立量子國家隊,選出17個研發團隊,預計5年將投入80億元,研發方向包括通用量子電腦硬體技術、光量子技術、量子軟體技術與應用開發等領域。

劉揚偉稍早指出,全球196家量子新創公司中,沒有一間台灣公司,而且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對量子科技投資金額也偏低。台灣在量子科技的投資只有2.8億美元,美國投資約12億美元,印度約10億美元,中國則是位居第一,投資了150億美元。

吳育任說,台灣投身基礎科學、量子運算技術研究者本身便較少,國家隊成立前僅有個位數團隊,而許多學者專家潛心於學術研究,不見得有志創業;另一方面,從事相關研究的學生畢業後,也容易受到半導體、硬體大廠徵才的磁吸效應,影響後續量子技術研發力道。

儘管如此,可以預見量子電腦將影響未來人類的生活,吳育任預測,量子電腦的應用預期將從資料中心的大型伺服器開始普及,算力得更加提升、也可減少能耗。量子電腦商轉後,將應用於金融加密、新材料與新藥研發、AI巨量數據運算等領域,「甚至未來我們和ChatGPT對話時,背後運算的也可能是量子電腦。」

量子電腦的侷限:造價、糾錯與能耐

日前在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舉辦的一場「量子糾纏」研討會上,台灣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張慶瑞開玩笑的說,「如果你超過55歲了,可以不用聽了,」因為量子生態的全面成型,可能還要再等25年;甚至量子電腦商業化,預測最快也要等七年,也就是2030年才看得到。

量子電腦這麼強、這麼會算,為何還要等這麼久才有機會普及?箇中原因除了是它造價昂貴之外,還與它的穩定性,以及它並非這麼的無所不能有關。

中研院資訊所研究員楊柏因解釋,量子電腦與普通電腦的不同,在於量子電腦可以做一些只有量子電腦才能做到的事情,例如它擅長破解RSA加密演算法、橢圓曲線等。他也認為,量子電腦並非用來取代普通電腦,兩者可共存並行,但在某些特殊領域上,量子電腦可以比普通電腦更快找到解方。

另一方面,目前量子運算的穩定性尚待完備,其中「糾錯」為一大學問。

工研院電光所組長、台大光電所長吳育任指出,量子運算奠基於機率,有一定誤差,因此需更多量子位元進行糾錯。依IBM去年給出的量子發展路線圖,目標是2025年將推出超過4,000量子位元的系統,預計2025年至2030年,將會是量子電腦技術可落地的關鍵時間點。

至於量子電腦何時可以真正商業化,「可能還要十到十五年,」楊柏因保守預測。

延伸閱讀 》

國外「量子谷」、新創黑馬齊奔騰 台灣與國際頂流的差距?

這家台灣量子新創公司有何本領 國發基金、義美老總、緯創都看中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比特幣減半又來了1/ 挖礦獎勵機制4月將減半 比特幣行情還能扶搖直上?
下一篇
台灣人超有錢2/竹科催生台灣新富階級 先有高收入比較容易成為富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