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科技新長照/國內首家IPO長照機構 這家公司奉行「台塑管理法」翻轉長照

青松健康總經理周孟賢。記者孫嘉君/攝影。
青松健康總經理周孟賢。記者孫嘉君/攝影。

本文共2128字

經濟日報 記者孫嘉君/台北報導

「日照有點像長輩的幼兒園,早上8點多來、下午4點放學,在這裡上體能、勞作、烹飪等課程,還能交朋友,延緩失智失能!」走進青松健康位於台中烏日市區的千坪長照園區,總經理周孟賢細心介紹這裡的日間照護規劃。

園區內綠意盎然、流水潺潺,走進室內,可以看到照服員和社工師,正帶領著阿公、阿嬤玩團康遊戲,下一堂課則安排物理治療師協助這群「高年級生」操作健身器材,維持肌力。午餐時間一到,還可享用到根據營養師設計的菜單,兼顧牙口、美味的健康餐點。

園區裡的建築及設備也富有巧思,周孟賢說,降低櫃檯高度,可以讓坐輪椅的長輩更容易靠近,家具也要有一定重量,讓長輩扶著行走時不會跌倒。陽台加寬,可方便消防逃生,少不了的,還有周全的防墜落設施。

青松健康的主營業務是提供社區型及住宿型照顧服務,目前是中部地區規模最大、最完整的長照業者,版圖橫跨台中、南投及高雄。值得一提的是,青松健康在去年底登錄興櫃,創下國內長照機構先例。

根據青松健康財報,2022年營收為6.3億、EPS 0.44元,截自今年6月,累計月營收年增54.3%。另據2022年公司年報,現有13間機構取得籌設許可,正在籌設中,預計隨著新機構逐漸開業,業績動能將持續成長。

長照機構首例 登錄興櫃有助攬才與留才

周孟賢解釋,成為公發公司,不論對於顧客、股東與員工,會更有保障。他也坦言,長照是個辛苦的行業,透過配股獎酬機制,有助留才,也能吸引更多新血加入。

根據國衛院2021年「臺灣高齡健康與長照服務年報」顯示,全台長照推估需求人數總計85.2萬人,但長照服務涵蓋率平均僅56.6%。長照推估需求人數,包含了65歲以上失能老人、全年齡失能身心障礙者、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未失能者,以及衰弱老人。

提到青松健康創辦人陳謀,本身是一位復健科醫師,1996年在中部創立了第一家護理之家,歷經二十多年,慢慢發展成國內大型長照集團。

周孟賢說,青松健康開業約十年後,公司內部就面臨機構數增加、管理不易的問題,同時思考日後的傳承接班問題,「長照服務法提供我們一個契機,我們在長服法通過後,就開始展開IPO計畫,也藉由IPO的過程,把內稽內控,還有財務品質做起來。」

長輩在照服員引導下玩團康遊戲。 青松健康/提供。
長輩在照服員引導下玩團康遊戲。 青松健康/提供。

長服法提供機構壯大契機 科技助攻管理更到位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自2021年,國內總計有1,899間住宿式長照機構。過去住宿式長照機構五花八門,包含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護理之家、榮民之家等,引用法源及設立標準各不相同,直到2017年,政府為整合各類長照服務資源便於管理,推出「長期照顧服務法」,開啟了長照機構業者進入資本市場的新契機。

相較國內不少長照機構是獨資、較為人治的家族事業,周孟賢說,青松健康走向公司化進而到IPO,也經歷了一番挑戰。他笑說,自己相當信奉台塑的管理口訣:「管理靠制度,制度靠表單,表單靠電腦」,藉由資訊化、雲端化管理,青松健康也建立起自己的SOP。

此外,青松健康也積極導入照護科技應用、數位化服務。舉例來說,在臨床照顧上,護理人員每日定時幫長輩量體溫、血壓,透過無線設備量測完畢便可立即上傳。

家屬端的服務也十分便利,繳費可由超商代收或自動扣繳,雲端平台可線上預約參觀、查詢歷史帳單明細,未來也會陸續整合住民的預約回診資訊等,讓家屬與住民更加一目了然。

台灣長照市場要壯大 需屏除「獲利=罪惡」迷思

眾所周知,台灣人越來越少,高齡化卻也日益嚴重。目前國內服務量能超過750床以上的長照機構集團,僅有八家,像青松健康這樣細緻的長照機構,更是為數不多。到底是什麼限制了台灣長照市場的發展呢?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長照到底可不可以商業化?產業化?

周孟賢認為,不論是以公司型態,還是NPO型態經營長照機構,都要能夠獲利,才能永續生存,「社福公益跟營利,不應該是對立的,這就好比很多公司在壯大後,也會努力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他並說,許多先進國家的長照產業,也都是在資本市場中獲得發展契機,這也是台灣可借鏡之處。

持相同看法的,還有苗栗海青老人養護中心執行長、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添福。他表示,當長照集團進入資本市場後,各界常擔心的是財團化、規模化,可能形成「托辣斯」情形,也怕企業在將本求利下,弱勢住民及個案,無法得到妥善照顧。

對此,賴添福認為,長照市場化後,服務將因應需求分級,有能力負擔者可選擇收費較高的機構,弱勢照護則由非營利機構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亦需提供足夠補貼支持。

周孟賢也提到,在現行的收費限制下,業者若想開發更多客製化服務,較為困難。他舉例,曾有家屬詢問機構人員,「爸爸很喜歡吃沙西米,廚房有沒有辦法一周準備一餐給他吃?」周孟賢說,能力上沒問題,但額外新增收費項目需經主管機關同意,因此折衷做法是幫忙叫外送,從家屬的信用卡扣錢。

周孟賢認為,如此並非根本解決之道,就像旅館分為商務套房、行政套房、總統套房,希望在收費限制上得以更有彈性。

他並說,雖然中央明確說沒有收費天花板,但申請調高收費標準並非易事,而隨著人事成本、物價上漲,獲利空間縮小,「如果(價格)天花板就在那邊,大家都會想要把利潤最大化,盡量節省成本、甚至偷工減料,對於產業發展並非好事。」

延伸閱讀 》

仁寶、友達、廣達搶食智慧照護商機 這些科技公司推出了哪些法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東元法說會/下周董事改選 董座邱純枝:希望11席全拿
下一篇
企業生日快樂/高雄銀 落實ESG 實踐永續價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