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AI算力需求季增一倍,棄蘋概就AI概念股,連庫克也在研究類GPT產品

提要

開創AI新機會

蘋果執行長庫克證實,公司正投入生成式AI研究。歐新社
蘋果執行長庫克證實,公司正投入生成式AI研究。歐新社

本文共1984字

理財周刊 文.洪寶山

以往九月是屬於iPhone的高光時刻,股民會提前卡位iPhone概念股,但自COVID-19疫情以來蘋概股似乎已經退出了股民的視線,一名網友說,根據歷史經驗,iPhone新機上市的第一個月容易爆發災情,例如iPhone 4天線門、iPhone 6/7電池爆炸、iPhone 12螢幕偏黃、iPhone 13拍照出現鬼影…,這次被網友戲稱為火龍果的iPhone 15,九月三十日蘋果表示已經發現一些可能導致iPhone 15系列手機運作溫度過高的問題,其中包括iOS 17操作系統的漏洞。蘋果表示,將在即將發布的iOS更新中修復這些問題。

棄蘋概就AI概念股 其來有自

蘋果還了台積電公道,也間接驗證了股民為什麼棄蘋概股、就AI概念股,因為就連庫克也證實蘋果正在研究類ChatGPT產品,以增強產品功能和使用者體驗。據蘋果工程師透露,蘋果基於Google的JAX框架開發了代號為「Ajax」的大語言模型,並開發了一款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Apple GPT」,可自動生成文本、總結內容等。庫克表示,AI功能幾乎遍布蘋果的所有產品,例如,Apple Watch的跌倒檢測、碰撞檢測、心房顫動檢測、心電圖等,這些都是最典型的應用案例。

上周的AI界很熱鬧,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出席「人工智慧如何形塑人類未來」大師論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九月二十七日出席AI技術與應用展望論壇,科技大老們相繼力挺AI,十月二日AI概念股大反攻,緯創盤中飆漲停,廣達與英業達漲6%,緯穎更是收在漲停板。

AI算力需求季增一倍 漲聲鼓勵

林百里強調「生成式AI才剛開始」的說法並非是為了炒股票,目前AI算力需求每三個月就漲一倍,超越半導體二年漲一倍的摩爾定律。林百里認為台灣供應鏈面對的挑戰,包括超高速的運算、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尖端的光電通訊技術、超高溫的韌體機櫃、水冷式的散熱系統等,對照十月二日的台股盤勢,超高溫的韌體機櫃概念股最夯,迎廣、偉訓、晟銘電、旭品等漲停板,營邦、勤誠、富驊等漲幅3-4%。

Open AI針對ChatGPT再推出升級功能,口說指令、語音對話、圖像辨識全面到位,未來AI的運用將為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帶來突破性的新能力,機器人可以聽得懂人話,接受口語化指令,自行辨識周遭的環境及物品,實現自行移動等,例如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在2023年三月透過視頻證實已經能夠走路,到了2023年五月的視頻,Optimus可以執行簡單的任務。九月二十四日,Optimus透過視頻展現了自主分類物品、單腳保持平衡等能力。

特斯拉表示,Optimus的神經網路訓練是「完全端到端的」─即可實現視頻信號輸入,控制信號輸出,無需預設代碼。即通過看、聽、想學會一項技能,而非依賴於提前輸入的代碼,用白話來表達就是,只要機器人收集到足夠多的人類行為數據,就能讓機器人迅速地模仿、學會相對應的行為。

自駕與人形機器人 台灣不強

這模型跟特斯拉自動駕駛的訓練模型類似,這代表特斯拉在FSD(全自動駕駛)及Dojo上取得的成功經驗(包括演算法等底層模組)有望複製到機器人訓練模型裡,進而加速人形機器人的升級更新。人形機器人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製造業、醫療保健、物流、零售與餐旅業、智慧城市等。

馬斯克預計Optimus將在十一月開展走路測試,明年將在特斯拉自己的工廠進行實用性測試。特斯拉何時正式將Optimus商業化銷售,將會是繼FSD之後,標誌AI商業應用化的另一個里程碑。

對於人形機器人來說,機械結構可以區分為單軸機器人、直角座標機器人、水平多關節機器人(SCARA)、垂直多關節機器人以及並聯式機器人(DELTA)等五種類型。此外,工業機器人的三大關鍵零組件是減速器、伺服馬達和控制器,它們約佔人形機器人整機成本的60-70%。以Optimus為例,其運動模組和部分感知模組被整合為一體化關節,這部分成本占比高達整機的50%。

根據Analytics Insight的資料,全球人形機器人生產商前十名分別為:UBTech Robotics(中國)、Boston Dynamics(美國)、Hanson Robotics(中國香港)、SoftBank Robotics(日本)、Shadow Robot Company(英國)、Qihan Technology(中國)、Honda Motor Company(日本)、Pal Robotics(西班牙)、ROBOTIS(韓國)、Cyberdyne(日本)。

儘管AI初期的大模型訓練所需的算力晶片、公有雲的基礎建設及設備公司,再到終端設備AI應用的智能助理等,台灣科技廠商都能受惠,但到了AI商業應用化,特別是特斯拉正在做的全自動駕駛與人形機器人,都不是台灣的強項,反觀中日韓就在全球前十名佔了七家,這點倒是值得注意。

※理財周刊1206期更多精采文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理財周刊是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雜誌,提供多元的熱門財經議題、產業趨勢報導,協助讀者精準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電子弱勢生技撐盤 台股震盪翻黑21300點暫失守
下一篇
16檔三強股 法人鎖碼 將扮多頭上攻要角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