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經濟困境升高兩岸開戰風險?裴敏欣:風險反倒降低

中美關係專家裴敏欣認為,中國大陸陷入經濟困境,不至於促使北京為轉移注意力而出兵攻台。 圖/路透
中美關係專家裴敏欣認為,中國大陸陷入經濟困境,不至於促使北京為轉移注意力而出兵攻台。 圖/路透

本文共1485字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末在20國集團(G20)峰會場合表示,他認為中國大陸陷入經濟困境,不會促使北京當局為轉移注意力而出兵攻打台灣。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裴敏欣認為,拜登的判斷與傳統認知相左,卻也是正確的。

常見的理論是,中國大陸面對經濟長期停滯的前景,可能藉由對外耀武揚威來轉移國人的注意力。但中美關係專家暨彭博資訊專欄作家裴敏欣認為,這種論點既缺乏實證基礎,也誤解了中共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策略盤算。

「轉移注意力」是謬論

裴敏欣指出,對陷入經濟困境獨裁政權最持久的誤解,是所謂的「轉移注意力」理論,大意是說,獨裁者因為經濟管理不善,瀕臨即將喪失執政正當性的處境,因此有強烈動機對外挑起衝突,以激發人民愛國熱忱、鞏固權力中心,有助繼續掌權。

這種理論廣為周知,卻罕見歷史實例可佐證。唯一例子或許是1982年4月,阿根廷獨裁軍政府揮軍侵略英屬福克蘭群島,以轉移人民對國內銀行業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注意力,結果遭英軍擊潰,軍政府隨即瓦解。

但福克蘭戰爭是特例,而非常規。按常理,經濟羸弱之國打贏戰爭的可能性極低,主動挑起戰爭更有如自殺,尤其是槓上國力更強的對手。

「轉移注意力」理論的另一個謬誤,是假設獨裁政權需要民眾支持,才能維繫政權。事實上,獨裁政權遭遇經濟危機時,只要能繼續獲得軍方支持,政權存續機率相當高。

反過來說,獨裁政權若是出兵打仗卻敗北,絕不可能繼續掌權。因此,很少獨裁者會願意做這種高風險賭注。他們較傾向用另一種經過時間考驗的做法,來因應經濟危機:加強對國內鎮壓,而不是出兵鄰國。

「中國觸頂」論有破綻

另一理論較具說服力,就是所謂「中國觸頂」論,在國際關係學者布蘭茲(Hal Brands)與貝克利(Michael Beckley)2022年合著的《危險地帶》(Danger Zone)一書中提出。大意是,崛起的強權在國力觸及顛峰時變得最危險,因為打贏戰爭的勝算更高。

裴敏欣指出,這種理論也有破綻。一來,歷史證據有強有弱。此理論也忽略可能交戰的雙方國力差距;若國力觸頂之國仍比對手國弱很多,例如中國相對於美國,那麼其領導人理應明白戰勝機率渺茫,無論時機為何。再者,中國大陸領導人認為國力已「觸頂」了嗎?大多數人似乎仍樂觀期待未來成長超車美國、縮短兩國差距。

那種看法可能沒錯。威脅大陸未來成長的人口老化問題,要到2030年以後才會造成重大影響,屆時大陸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可能升到42.7歲(相較於美國的39.7歲)。就短、中期而言,大陸頭號經濟挑戰是失業問題,而非勞動力不足。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中、上所得經濟體,中國大陸現在的成長潛力仍遠高於美國。大陸主要的問題不是「基本面弱到無藥可醫」,而是「經濟管理不善」和「不動產危機」愈滾愈大。

「緊張但不戰」策略仍有擦槍走火風險

雖說上述理論不是謬誤就是有缺陷,但仍不應低估擦槍走火、意外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目前,與美國及其東亞盟友維持緊張關係,但遠遠避開戰爭,對習近平有利:可把國人注意力轉向外國敵人,讓習近平把問題歸咎於美國挑起的經濟冷戰。

證據顯示,中國大陸正小心翼翼估算如何維持平衡,並採取種種措施避免可能贏不了的直接衝突。習近平雖拒絕了拜登提議在美中競爭關係之間設立「護欄」,但北京對台軍事演習動作愈來愈頻繁、猛烈,迄今尚未導致擦槍走火事件發生。美國也未發現任何證據,足以證明習近平已對是否和何時犯台做出決定。

當然,裴敏欣強調,這種「緊張但不戰」的策略仍相當危險,對手國若對北京可能展開侵略維持高度警戒,衝突尤其有一觸即發之虞。只因北京或許不樂見衝突發生,不表示北京一定會避免戰爭。


延伸閱讀

拜登:中國侵台能力不如以往 不會因經濟危機而侵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高債低薪 美國Z世代想躺平
下一篇
路透:特斯拉訓練自駕AI 考慮在中國設資料中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