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升遷前先看有沒有修好修滿AI課程 這家老字號要翻轉成為科技公司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說,將來貿協員工的升遷、調動與考核等,都會以具有的AI技能作為重要參考指標。貿協也研擬了很多AI研習課作助力,就像大學裡上課一樣。 記者林澔一/攝影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說,將來貿協員工的升遷、調動與考核等,都會以具有的AI技能作為重要參考指標。貿協也研擬了很多AI研習課作助力,就像大學裡上課一樣。 記者林澔一/攝影

本文共2315字

經濟日報 記者劉秀珍/台北報導

AI時代來臨,各行各業都想趕搭AI列車。當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在一場受邀演講中,說出未來貿協要以AI技能作為員工績效的考評標準(KPI),升遷、外調都會納入考量,不但在業界邁出一大步,也引發不少企業主與職場人士關注。 

12日一大早,黃志芳在桃園機場候機室,準備啟程前往日本,接到記者詢問的電話,他說近來出訪馬不停蹄,這次是要拜訪重要的日本客戶,如不利用候機時候空檔,要延到5月以後才能受訪了。 

黃志芳認為,未來的企業競爭是AI與AI的競爭,AI也是國家與企業競爭的決勝點,台灣在AI時代中將扮演關鍵角色,那麼貿協也要做企業AI化的先鋒。 

作為台灣眾多中小企業最重要的貿易推廣機構,貿協的一舉一動相當具有指標性。以AI作為KPI評估基準,真的可行嗎?難道沒有員工反彈?黃志芳給出的結論是:從現在來看,要求貿協的員工去學大數據,具備AI技能,一點也沒有「違和感」。 

早在七年前,他剛到貿協時,便透過全會的動腦會議、凝聚共識,確立貿協發展的新願景:要將貿協轉型為一家科技公司,或者像科技公司一樣的組織。2017年以後,貿協就展開了數位轉型工程。 

黃志芳說:「我們的數位轉型非常到位,2021年因為新冠疫情,台灣進入三級警戒,我們一千多個員工,三天內就全部居家上班了!」 因為數位化已達一定程度,所有工作不只採購會可改成線上進行,展覽會也可透過虛擬完成,大家都很習慣「數位化」這件事。

 

升遷調動 AI必修選修上好上滿

 

「當時我告訴同仁,要把數位化作為我們的DNA,」黃志芳說,到了2021年底,貿協開始推動全會的數據學習,請來曾經擔任遠傳電信數據長、後來自行創業開設大數據公司的高手,給全會員工上了兩天半的課。他說:「董事長和所有同事,還有駐外60幾個辦事處的同事都要上線,一起學習大數據,我們還要交報告。」 

時間似乎銜接得剛剛好,在2021年學了大數據後,「2022年的11月,ChatGPT就橫空問世了,」黃志芳說,從數位、數據,到現在學習AI,成為AI驅動型組織,對貿協同仁已是水到渠成的事。

大背景下,黃志芳公開宣示,將來貿協員工的升遷、調動與考核等,都會以具有的AI技能作為重要參考指標。貿協研擬了很多AI研習課作助力,就像大學裡上課一樣,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必修課,「所有同事,不管你做什麼行政、業務或應急單位的工作,我看除了我們的司機駕駛之外,統統要學。」他說。 

第二類是屬於選修類的進階課程,提供給數位科技中心同事學習,雖是這個單位員工本應具備的職能,但黃志芳指出,貿協有很多年輕同事對科技有熱情,所以希望每個業務單位裡有部分比例同事,擔任AI種子上進階課,將來可以傳播出去。 

黃志芳進一步解釋,AI的必修課大家一定要修,如果上了選修課,成績不錯,將來若一個職缺有兩個候選人時,「那麼我們就會優先考慮有更多AI技能的那一位。」他斬釘截鐵地說。

面對持續數位進化的進程,貿協碰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一開始其實就是文化的轉變,」黃志芳回答,數位講究彈性快速敏捷,如果還限制在層層官僚體制內,效率會降低,彈性也僵化,所以他要大家先從叫他的英文名字「James」做起,不要稱呼他「董事長」,但光是這些細節就要花很多時間。 

媒體上,常看到黃志芳戴著耳麥、以一副CEO架勢現身貿協重要活動的畫面,這與他過去...
媒體上,常看到黃志芳戴著耳麥、以一副CEO架勢現身貿協重要活動的畫面,這與他過去外交官出身,形象嚴謹的落差不小。 記者林澔一/攝影

文化轉變最困難 先叫我James做起

 

其次,導入數位平台工具,例如微軟的Teams、Meta的Workplace兩大平台,在兩大平台之外架設許多數位的業務中台,當工作的工具和方式數位化以後,「文化自然就會跟著轉變」。 

第三個則是,讓AI靈魂遍布在每個角落,今年初把辦公室全部翻新。在貿協新的辦公室裡,有40%沒有固定座位的空間,設置成吧檯區、沙發休閒區、窗邊高腳椅區,以營造出更有效率的協作空間。新辦公室也採用綠建材、智慧節能設備,落實ESG政策,因此會看到植生牆、LED燈具、節能空調設備和智慧會議室。 

媒體上,常看到黃志芳戴著耳麥、以一副CEO架勢現身貿協重要活動的畫面,這與他過去外交官出身,形象嚴謹的落差不小。他笑說自己像「野孩子」,現在的模樣才是他的本性:他做得很開心。   

硬體之外,貿協也在內部開辦貿協科技論壇(Tetra Tech Talk),類似TED 的一種演說模式,每兩周由業務單位輪流派人分享最新科技,除了主管與報告人在演播室現場,全會人員線上參與。「兩個禮拜前,我們的Tech Talk是由市場處同仁提出報告,他的主題是:人工智慧在情緒偵測上的應用。相當有趣」,黃志芳興奮地說,這個主題預告,未來人工智慧會比人還要懂人,因為它可以透過表情和情緒的各種偵測,深入分析一個人。 

從兩小時到兩個月 更要擁抱AI 

 

貿協即將在第二季公布自己獨創的台灣貿易指數,提供業界參考,這也是一種大數據的運用。黃志芳說,台灣有獨一無二的商業數據,包括一年有26個國內展,光是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ax),就會邀來多少科技業的CEO來台發表演說,還有國內外的資通訊業者參展;加上一年全世界有300個展覽活動,以及貿協在全世界的63個據點,透過企業怎麼看自己的產業、未來產業變動和未來預測,將所有活動能量與數據整理起來,比起學術機構或投行的總經數據,「我們這個指數應該是最接地氣,也最能夠實時(real time)反映現狀,對業者應很有價值」。 

黃志芳要讓貿協擁抱AI的決心,經過實證而更加堅定。他曾經請AI協助安排國際買主與國內廠商的媒合洽談計畫,他丟給AI三個檔案:買家清單、國內供應商清單、各個買家的時差表,並向AI說明要達成什麼目的,以及每場洽談會時間30分鐘,結果顯示約兩小時就完成。但相較過去,貿協類似的工作,大約需要十至20人,費時近兩個月。AI與人工作的差異,已不只是兩天與兩個月的距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電動車全球爭霸戰3/歐美齊反制 擋得了中國電動車大外銷嗎?
下一篇
深度整理包/碳權、碳費、碳交易 不是每個都能賺錢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