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4全球名家瞭望/大脫貧…充滿變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網路照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網路照片)。

本文共1317字

經濟日報 迪頓/編譯任中原

我撰寫《財富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一書迄今已有十年,書中揭櫫過去250年來人類生活如何改善。但過去十年的情況卻與我在書中提到的正面內容背道而馳。形勢逆轉究竟只是暫時,抑或是惡化的開始?

迪頓小檔案
迪頓小檔案

世人在擺脫貧窮、疾病及死亡上持續進步,但歷史也證明在進步的過程中會一再遭遇逆境。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納粹大屠殺、史達林與毛澤東的兇殘政策、1918~1920年的疫病,以及當代的愛滋病,乃至新冠肺炎,都奪走動輒千萬人的性命。疫情使許多國家經濟陷入衰退,更多人也因此而陷入貧窮。

當全世界經過這類災難後,通常都會重新邁向進步。例如瘟疫為公共衛生奠定基礎,疫苗防止諸多疾病流行,新藥能讓人們與疾病共生。總體經濟管理也與時俱進,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控管比以往嫻熟許多。民主政治在全球持續擴散,造就全球化、經濟成長以及貧窮退縮。

但近年已出現諸多令人沮喪的事件:經濟成長減緩,甚至負成長,全球氣溫升高,疫病再起,反民主與右派民粹政治抬頭,全球化停頓,平均壽命停滯不前,以及地緣緊張頻傳,尤其是美、中兩大經濟體的衝突升高。

氣候變遷:全球持續進步的最大單一威脅,就是氣候變遷。雖然我們都清楚必須做的努力,所需的科技正快速進步,經費也愈來愈負擔得起,但國內與國際政治卻未支持減碳行動。機會主義的政客們能藉由反對這項昂貴且全面性的調整,作為個人的進身之階。

解決氣候變遷,可靠的作法之一仍然是各國的政策必須提供更多的獎勵,且富裕國家必須移轉龐大資源給窮國,因為氣候政策在非民主社會可能更容易執行。

衛生威脅: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後,正面效應是疫苗快速問世,使經濟相對快速回升。負面效應則是在預告未來還會再爆出疫情。國際貿易擴張不僅建立全球價值鏈,也建立全球病毒鏈。新冠疫苗雖快速問世,但40多年來愛滋病迄今仍無疫苗可用。「傲慢終將引來報應」,未來還可能出現發病率和死亡率更高的疫病,且氣候變遷也是對衛生的一大威脅。

民粹政治:過去25年期間,右派民粹主義已在富裕的民主國家擴散。美、歐富裕國家的受薪階層普遍認為,全球「大脫貧」其實是由他們埋單,因而反對援外,且抗拒外人移入。很大一部分勞工階層選民認為移民與全球化,是獨惠少數教育程度良好的都會菁英。

在美國,由於工人階層的薪資與所得持續停滯,已使死亡率緩步回升。大學(不含)以下教育程度者因為自戕、酗酒性肝病,尤其是用藥過量而致死的人數已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持續下降的趨勢目前已經減緩,甚至逆轉。所幸罹癌率已經開始下降。

隨著美國民粹主義升高,美中敵意也持續升高,已威脅國際穩定,甚至國際和平。中國大陸則因為經濟成長減弱,使領導階層更為專制。兩國劍拔弩張,可能導致嚴重誤判的風險持續升高。

民粹當道,超級全球化的時代顯然已不能、也不會回來。我們迫切需要一套新的全球經濟秩序,能夠維持並延伸「大脫貧」的勢頭,富裕國家也須關切大多數非富裕者、教育程度低者的福祉。今後50年間如果我們仍生活在一個愈來愈不自由且非民主的世界,「大脫貧」能否繼續前進、還是窒息,仍充滿不確定。

(作者Angus Deaton是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任中原)

本系列專欄由富邦金控獨家贊助

富邦金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迪頓(Angus Deaton)是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

上一篇
2024全球名家瞭望/軟著陸、不著陸、顛簸著陸
下一篇
2024全球名家瞭望/中國大陸淨零減碳的省思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