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ESG最前線/讓數據說話 提升管理價值

ESG示意圖。(路透)
ESG示意圖。(路透)

本文共805字

經濟日報 吳育宏(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

如果聽到「台灣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每年10噸」,您會有什麼看法?可能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難有具體的意見。因為「10噸」就是一個冰冷的數字,在缺乏參考基準的情況下,這個數字不具有太多意義。

但是如果我說,「美國」的人均排放量是14噸,而鄰近的「日本」是8噸,此時我們對這些數字就會比較「有感」。我們能用自己的常識和經驗,去分析美國、日本經濟體與台灣的差異,以及它和人均排放量之間的關聯性。簡言之,任何數字在管理上的意涵和價值,都是經過「比較」得來的。

許多環安衛的業界前輩也表達類似看法。工廠運作每個月都產生很多例行數據,包括:用電量、用水量、碳排放量等,管理者第一個比較的基準是「歷史紀錄」,不管是上一個基期(Base Period)或者去年同期,很快就能得到進步或退步的幅度。

但是當比較的基準只有單一工廠或事業單位,恐怕也會有「閉門造車」的風險。究竟進度幅度該是多少?合理的短、中、長期目標是什麼?如果沒有客觀的比較基準,管理者同樣會迷航在數字當中,抓不到執行的方向。

「威煦軟體」過去幾年投注在環安衛領域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開發,最大的資產即是來自客戶的經驗和反饋。面對同一項數據、同一個問題,因為有跨組織、跨產業、跨應用的比較基準,才得以發展出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即使在業界數十年的前輩,也會把我們所搭建的SaaS,當作一個持續學習、精進專業的平台,積極的參加用戶訓練課程、實務研討會等活動。「有比較、才有進步。」一位廠長是這麼跟我們說的。

為了讓企業ESG績效更透明,台灣證交所也在2023年7月推出「ESG InfoHub網站」,不僅讓投資人更了解企業的ESG資訊,我認為它也讓管理者有「比較」的基準,進而找到值得自身企業學習的標竿(Benchmark)。

透過適當的比較,冰冷的「數據(Data)」就會產生管理意涵,進而成為更有價值的「洞見(Insight)」。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經營密碼/策略定位分析 找出優勢
下一篇
老園丁耕讀筆記/生成式AI浪潮的變與不變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