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趁飆股瘋狂時出清離場,如何抓高點?18年老手以這檔解封股為例:大概3年後開始走下波

提要

分析營業利益率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3280字

經濟日報 幸福文化

編按:作者開始學習投資以及研究股市已經 18 年,從月薪 4 萬的上班族,邊工作邊存錢,存下200萬到300萬的本金,然後用了10年的時間將資本翻倍到千萬,「投資」以前是他的副業,現在是主業。他用對待工作的態度去思考、評估以及系統化分析。

那麼投資要怎麼做到提高勝率?簡單地說就是『認真以對』。「投資」的本質是違背人性的,曾為他帶來較為豐厚成果的幾次投資決策,都來自於「逆勢操作」。簡單的說就是「買低賣高」,「買低」就是撿便宜,如何才能撿便宜呢?就是在下跌的過程中尋找機會,這是背對市場情緒的操作方式,就像是災難發生時,人潮如蜂湧般離開,而你卻一個人獨自前行,當然,這樣的操作理念說來簡單,執行起來卻不容易,因為趨吉避兇才是人之常情,所以你必須能看清眼前的「兇」其實是「吉」。

作者:陳啟祥

分析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率的分析方式和毛利率類似,一般來說我比較在意的影響變因有兩項,包括折舊率和研發費。

折舊費用與資本支出有關,如果公司在增加資本支出後,例如擴廠、購買設備等,尚未有新的營收,獲利就會被折舊侵蝕。不過也別因為這樣就放棄研究這家公司,因為如果接下來遇到需求反轉,產能比別人多的公司,又因為折舊而使股價下跌,就會出現很不錯的安全邊際,研發費用也是相同的概念,在景氣低檔時逆向增加研發費用,這些都是未來可能提供更高回報的條件。

有了營收、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的推算後,就可以透過加加減減進一步計算獲利了,這裡不針對基本會計原則做詳細說明,如果對於相關知識還不了解的讀者,建議翻閱初級財報說明的書籍,了解EPS 的計算,而從上面說明的資料,可以計算出EPS 可能的範圍,這個數字就能當成操作策略思考的依據,並搭配本益比河流圖去掌握股價變化的可能區間,如此一來,在操作時就有方向可供思考與追蹤。

相較於短期、中期的估算,產業或是企業的長期發展則更有難度,但也並不是完全做不到,只是心態需要調整,因為長期必須掌握的是一個大趨勢變化,而不是單純EPS 的計算,提供3 大方向可以進行思考:

【方向1】新應用帶來全新需求的產業變化

這個想法在5-1 節章也曾提到,最明顯的案例就是這次的5G升級,一口氣拉動了晶圓製造、封測、PCB、散熱等產業,而回頭再看看這些公司的股價走法,常常是話題出來先漲一大波,之後發現基本面沒有跟上,就再緩緩下跌,接著經過幾個月到一年左右的沉澱,產業面開始出現變化。

營收、獲利走向成長,而此時股價才會有第二波的發動攻勢,所以這也呼應前面所提的內容,你要掌握產業長期的趨勢變化一定要有耐心,不論是等它變便宜,或是等它獲利發酵,這也是長期投資者勝率通常比較高的原因之一。

【方向2】法規面的變化

新的法規帶來新的要求,廠商只能配合調整,這也是一種剛性需求,找不到替代方案。

例如新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就要針對排碳大戶進行加稅,此時可能就會出現一波設備更新潮,所以平常在閱讀新聞時,也需要更多想像力,去思考這則新聞會帶來的改變,而這個改變又會如何影響資金移動。

【方向3】全新產品線的開發

另外一個出現長線成長的情況,會是公司有新產品的銷售,並搭上新的產業趨勢,就有機會進入一條長線的成長賽道。

台股有非常多的類似案例,以高力(8996)為例,以金屬熱處理加工起家,產品應用的範圍甚廣,像是汽機車、機械、模具、五金、家電以及國防工業等領域。

2022 年開始與美國氫燃料電池製造商Bloom Energy 合作,為該公司供應電池盒的機構件,因此打開全新的銷售線,這項新產品讓高力出現約三到四成的營收成長,獲利當然也因此而大增,再加上氫燃料電池搭上綠能話題,拉動投資者情緒,讓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上揚,這就是全新產品線對公司營運所帶來的新效應。

分析出長期成長的可能原因之後,接下來就可以估算未來營收成長的數字,用產業的年複合成長率當成基準來推估,例如新聞提到法人估某產業年增長率是5%,就可以先用這個數字,再配合該公司的產能及法說會提到的展望進行修正,即能得到對未來規劃的數字。不過我一定要強調這個數字有很大的機率要再修正,就長期發展而言,我們關心的是趨勢問題,但有時就是會有無法預測的事件發生,例如2020 年的疫情、2022 年的俄烏戰爭,都導致產業出現巨大衝擊,但如果是評估更長期的成長性,你就會知道當事件隨著時間化解之後,就會回歸正常的發展路線,有時甚至會出現跌落谷底的強烈反彈。

以我在2021 年9 月寫在訂閱專欄中的豆府(2752)為例說明,當時因為疫情導致所有民生產業進入嚴冬期,政府為了刺激國內消費而發放振興五倍券。當時我針對有掛牌的餐飲業進行整理分析,豆府集團以韓式料理為主打,其中以涓豆腐最為知名,目前經營的範圍都在台灣,符合個人推斷的振興五倍券受惠股。

豆府在2019 年上櫃後,到2021 年為止,出現約三成左右的年成長率,是表現相當不錯的餐飲集團,不過因為上櫃增資,加上先前有配過股票股利,所以EPS 被稀釋,沒有隨著營收成長而往上,但配息率相當不錯,2020 年賺10.3 元,配9 元。

當時觀察到2021 年5 月時,疫情警報大做,民生活動暫緩,餐飲業的營收出現大幅衰退,Q2 獲利也掉到只剩0.3 元,不過8月營收已回到億元以上,有回穩的情況,後面的月份營收追上來的話,2021 年應該仍有機會繼續成長,而主因就是展店數,以當時的新聞來看,2021 年預計店數15 家,總店數為接近70 家。

我當時認為,以一家還在發展中的餐飲品牌來說,豆府的經營策略屬於穩步成長,不急著求快,而是一間一間店穩定之後慢慢拓展。

我認為這個品牌有幾個重要特色,首先是主打韓式料理,在上市櫃公司以韓式料理為主的公司就只有豆府這一家,有相當的品牌特性,再者旗下的集團品牌有定出不同價位的區隔。

目前以400 元以上的中價位為主, 往下也有300、200、100 多元的品牌, 多元價位的策略很完整,再來是店數規模不大,市占率未來有相當的發展空間,算是處在上升的趨勢中。

台灣對餐飲業的喜好其實就是愛嘗鮮,有新品牌、新定位的餐廳出現時,大家都會想去試試看,喜歡的話就會持續一陣子,不過大概3 ~ 5 年就會開始走下坡,進入撞牆期,所以這時就需要新的品牌刺激需求,豆府目前應該仍處在擴張上揚的階段,所以我當時就陸續買進豆府的股票。

而到了2023 年疫情效應解開後,民生活動全面解封,股市資金瘋狂湧入相關公司,不管是旅行社、飯店、還是餐飲業,都出現瘋逛暴漲,這就是前面說的,當產業面對巨大衝擊後的強烈反彈,但是如同谷底一樣,這種現象會一直持續嗎?過低的情況不會長存,相對的過於強烈的需求也不容易一直持續。在這次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看過許多產業出現這樣的情況,海運、晶圓製造、IC 到民生產業,幾乎都是相同的模式。

因此面對這樣的變革,你要做的是更早一步在市場反應之前思考並且布局,而在瘋狂時出清離場,我們不必想著要賣在最高點,因為瘋狂無法預測,能在相對高檔時脫手,並等待未來的機會,長久下來,你在資產累積的成果,依然會有相同不錯的績效。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的《逆勢的關鍵:運用「修正式價值投資」,買在股票上漲前》

作者:陳啟祥

臉書專頁「修正式價值投資」及同名社團版主。六年級生,股市經驗18年。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畢業,曾做過中研院、國衛院的研究助理,以及藥廠的QA (Quality Assurance)工作。

看過人聲鼎沸的多頭氣氛,也走過充滿絕望的空頭谷底,體會到要能在投資市場中找到長久穩定的獲利之道,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吸收並累積相關的知識,融合轉化成自己對一家公司評價的敏感度。喜歡站在原點思考,企業的真實價值是什麼,立於此基礎上,進而能挖掘出還沒被反應的成長股、價值股。

原本是月薪不到4萬元的小資上班族,2018年女兒誕生後,毅然決然請育嬰假離開職場,一邊帶小孩一邊專心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經常發表文章、分享投資心得。

在職期間雖然薪資不高,依然能靠著修正式價值投資將百萬本金翻倍為千萬,即使前波台股大地震,照樣堅持著價值投資的原則,不受市場情緒恐慌所影響,讓整體獲利增長逾三成。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不要踮著腳尖把所有的愛都給別人,幸福,就是豐富自己變的更閃亮,要為下個日常儲備隨時再戰的正能量!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休假一個月很自在,但若這樣過30年?外商老總45歲離職,64歲告白「退休前一定要規劃的三件事」
下一篇
投資小白也能成為操盤手?金融大老實證20名學員:要像在新加坡飼養海龜一樣,培養交易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