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長者心房顫動 醫籲規律用藥防中風

本文共861字

經濟日報 劉靜君

新型口服抗凝藥不需監測藥物濃度 大幅降低腦出血風險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曹玄明醫師。曹玄明/提供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曹玄明醫師。曹玄明/提供 

台灣已邁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年長者超過360萬人,根據統計,國內約有2%人有心房顫動問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曹玄明醫師表示,陽明十字軍在宜蘭市做過社區篩檢,65歲以上居民有6.5%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高達10%至15%有心房顫動,由於高齡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比同齡健康者高4至5倍,而中風導致的醫療照護、經濟壓力、對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等都不容輕忽。

醫師曹玄明說明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發作時有人心跳僅20至30下,有人高達200多下,會出現胸悶、胸痛、心悸、疲倦、活動力減弱、暈倒等症狀,甚至出現中風、心臟衰竭的嚴重後果,但也有三至五成的患者並未出現上述症狀而輕忽其嚴重性,建議若屬高風險族群可透過心電圖檢查,及早發覺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不同,風險高低取決於病患的年紀、性別和是否有心衰竭、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疾病等共病症,由醫師依照CHA2DS2-VASc分數系統評估病患每年的中風風險。CHA2DS2-VASc分數愈高,則中風機率愈高,分數大於或等於2分的病患,建議以口服抗凝血藥來預防血栓及腦中風。

傳統抗凝血藥可降低約66%中風機率,但服用傳統抗凝血藥須經常抽血監測凝血功能,且受到許多食物、藥物、中藥交互反應的影響,也會增加腦出血風險,不僅國人接受度不高,醫師處方時也有顧忌。如今有4種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可用於心房顫動的中風預防,使用方便不需監測藥物濃度,大幅降低腦出血風險,根據研究顯示,對於亞洲國家病患的療效與安全性較佳。但新型口服抗凝血藥不適用於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或接受過金屬瓣膜置換和重度腎功能不全的病患,此類心房顫動患者只能選擇傳統抗凝血藥。

曹玄明建議,體重45公斤以下、80歲以上高齡、腸胃道經常出血、合併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的心房顫動患者,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可使用較合適劑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藥。

中風雖可怕,但大多是可以預防,尤其是心房顫動患者如果好好配合治療,規律用藥,就能大幅降低中風的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愛的未來視》草地野Fun日 10/1邀民眾戶外走走
下一篇
改善生活習慣!可保護粒線體健康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