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美倡議下一步 談農產品

台美倡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美倡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494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日前在美國華府簽署,但未涉及關稅議題讓業界質疑助益有限。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昨(21)日表示,這是美國的國家政策,先處理好通關成本,效果不見得輸給關稅減讓,如果要跟美國談關稅,台灣也要先準備好。他指出,第二階段將討論環保、勞工、農業等,擴大農產品出口是最重要目標之一。

鄧振中昨日針對台美貿易倡議並未涉及關稅減讓做出回應。他表示,拜登政府不與任何國家談及關稅減讓議題,這是美國的政策,「這也沒辦法」,美方一視同仁,並非針對台灣。鄧振中提到,從成本角度看,降低通關成本,減少貨物待倉時間,就是業者利潤。「處理通關成本的效果,並不低於關稅減讓的效益。」

假設要跟美方談關稅減讓,我方應該要做更多準備,且我國關稅更高,例如以工業產品來說,美方平均關稅是3%,我方平均5%,農產品還更高,如果政府在農產品關稅部分尚未準備好,要與美方談判,談下來到底會是誰獲利還有待思考。

鄧振中說,現在能做的就是把關稅以外的協定內容都談好,美國若要談關稅減讓,就能立刻補上,也是一個完整的協定。他表示,未來台美貿易倡議第二階段工作,主要討論環保、勞工、農業等三議題,農業是台灣防守項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民團籲新政府落實性平政見 提具體規劃與期程
下一篇
憂台海不穩致產業外移 前副閣揆盼新政府穩兩岸關係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