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北科大成立全國首座蕨類試驗永續校園

本文共1390字

經濟日報 邱四珍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北科大)近年來建築系積極推廣健康建築與生態校園教育,發展本土校園景觀特色,在世界地球日前夕,設計學院暨建築系透過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的合作,於4月20日在校園中成立臺灣首座校園蕨類試驗場域。

林清俊老師(左)帶領建築系同學運用廢棄木棧板製作植栽盒。 北科大/提供
林清俊老師(左)帶領建築系同學運用廢棄木棧板製作植栽盒。 北科大/提供

橫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臺灣,處處都有蕨類的蹤跡,即使在高度發展的臺北都市區裡,仍可見自發生長的蕨類旺盛生長。蕨類植物除了可增加都市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活舒適性,在恢復都市生態景觀中亦發揮著潛在的重要生態功能。在生態學者的眼中,建築興建過程與結果常常成為生態環境的殺手,尤其位於市中心區的北科大,從建築、土木、環境等工程的環境教育落實到業界的永續規劃改革尤為重要,經過北科大多年的努力,城市生態的人文西南角水域與綠色大門的校園,從蕨類植物生機盎然豐涵野趣開始為起點,在校園內共同探索都市建築物中適合生長的蕨類植物種類,此舉意義非凡,為臺灣建築環境的設計尋找一些綠色漾意的可能性。

林試所黃曜謀博士(右)教導蕨類植物栽種技巧。 北科大/提供
林試所黃曜謀博士(右)教導蕨類植物栽種技巧。 北科大/提供

蕨類起源於四億年前,歷經多次物種大滅絕,不僅沒有被完全消滅掉,甚至還演化出多樣化生態習性的物種,在全世界蕨類植物約有12,000種,臺灣將近850種,舉凡水中長的、陸上長的還是樹上爬的,除了森林,也能在都市裡的建築物上都發現他們的蹤影。在臺灣,有七成人口住在六都,緊湊的空間讓人們逐漸與自然脫節,隨處可見的蕨類為生活在水泥建物砌起的都市叢林撫慰著都市裡居民心靈。2022年底,在加拿大舉行的第十五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BD COP15)會中決議,各國的陸域、水域面積,要在2030年至少各達到30%被有效的保護與管理。包含了各國的法定保護區。在臺灣,里山倡議、國土生態綠網、SDGs及生物多樣性等國際議題已經具體展現在自然永續的在地實踐,蕨類植物在城市建築與景觀利用上,不但深具自然碳匯潛力,更是未來企業在ESG推動上重要標的,與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中的23個短期目標所倡導的「氣候變遷調適與減災」與「增益生態系服務功能」不謀而合。

北科大的蕨園是由建築系師生與校友共同在蕨類專家的帶領下從木作、拌土與栽種,悉心打...
北科大的蕨園是由建築系師生與校友共同在蕨類專家的帶領下從木作、拌土與栽種,悉心打造完成。 北科大/提供

有陽光、空氣、水的地方,就有機會存在生態系,都市也不例外。保留適當的自然景致,也能讓都市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多居所;早在15年前,北科大建築系就著手自然景觀規劃,開始在忠孝東路與新生南北路的設計館建造人文西南角的綠色大門,經歷在城市裡的生物演替自然的過程,生物多樣性變得豐富起來;位處臺北市中心區的北科百年校園,有別於目前少數大專院校的校園規畫,捨景觀植物而以臺灣蕨類基因庫的理念出發,以建築環境運用與實驗分類為主軸的蕨類教學區,透過蕨類實驗地的設置建構成為設計研究基礎,希冀透過結合科學化的環境紀錄及蕨類生長調查研究,讓臺灣生物多樣性與農業科技的軟實力,建構出未來在臺灣地方創生發展可能的方向。

過去,投身野外研究的生態學者鮮少在都市佇足,但是面對迅速的城鎮擴張、物種滅絕,除了努力呼籲節制人為開發外,也開始將研究目光,從野外移回都市;而環境工程與建築規劃的專家,也試圖以生態學習來解決人為的建設造成的生態衝擊,北科大透過臺灣人看似熟悉又很陌生的蕨類植物基因庫的建置,期許成為自然與人造環境間的協調與溝通的腳色,人類領悟到既然都市化是全世界無法改變的事實,就讓都市變得更適合生物生存,未來都市生態學必成為生物多樣性的解方,讓我們從國際觀點找到臺灣人引以為傲的永續利用的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找出一條永續發展的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HiQ中華海洋生技勇奪「第四屆品牌金舶獎」ESG獎
下一篇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跨校聯手 永續成果展引環保風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